三、撑起两根穷骨头
(清朝官员的薪俸是不低的,特别是曾国藩最后已经升任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收入应该是很可观的。因此曾国藩虽然不至于过多么奢侈的生活,应该也不会过得很清苦,可是曾国藩和他的家人却一直过得异常清苦,而且曾国藩也在给自己的弟弟和子女的家书中告诫他们说“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可见在曾国藩看来勤俭节约才是兴旺的根本,而骄奢懒惰就是失败的温床,守得住贫苦才能成就一番事业,那么曾国藩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为什么一个“穷”字会让他坚持了一辈子?)
前些年流行一句话,叫什么呢?叫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那么我们就想问了,做官到底要学曾国藩的什么呢?一般人都以为曾国藩在晚晴政坛始终屹立不到,要学应该学他那个左右逢源的做官技巧。但是,曾国藩的做官技巧到底是什么?说起来有一大堆。但曾国藩他自己认为,他做官的根本以及做官最大的技巧就一个字,什么字呢?穷。在给九弟的家书中曾说过,他觉得弟弟们也要当官,先把为官的心得说说。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章明鉴临,予不食言。”我向来认为做官发财是羞耻的,做官贫穷为荣,我将来遗产里有做官的钱是违背人生信仰的。老天可以作证,我绝不食言。清廉为本,才是好官,但这话里还有三个蹊跷处,一是清廉是应该的,正常的事,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为什么他要发誓呢?二是内容上,将来遗产里有做官的钱,是可羞的,但我们知道他做到了总督,遗产里怎么可能没有做官的钱呢?两江总督工资高呀,怎么没有呢?三是客观事实与这段话的矛盾。他是湖南湘乡人,清代没出过大官,后来有许多。因为他喜欢提拔乡人。所以有许多老乡。这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成了最大的乡绅富户。他说不贪财,不是矛盾吗?是不是放空炮呢?我们先放下一三,先看第二,他到底有没有留官银为遗产呢?有多少遗产呢?多少应该有一点。一个例子可以反证,他两个儿子后来当朝为官,家庭教育下,向来清廉。曾纪泽做到外交家。明确写他一生尤其是英法大使时,把工资拿来工作中去,一向勤俭持家,不买新衣,弟弟更穷。一次,曾纪泽出使英国,曾纪鸿生病,得看病,抓药,这个钱都没有。他们一直拮据。药钱都没有。怎么办?跟大哥借,但想想算了,他家也穷,哪有钱借给自己呀?这时,曾国藩也没死多久,事实证明他们两个也品节高,怎么没钱看病呢?万般无奈下左宗棠听说后热泪盈眶,教子有方呀。慷慨解囊,为他雪中送炭,度过难关。
曾国藩家并不富,是曾家家族是首富。尤其是九弟曾国荃。他们兄弟多,曾国荃一般在军中被称九帅,他贪婪,带兵狠。当时曾家五兄弟如狼似虎。最狠的正是曾国荃。他丧尽天良的是屠城。纵兵抢钱。知弟莫若兄,所以写信时说得守贫穷。拿自身为榜样,希望能让弟弟走上正途。但是几个弟弟在清廉上没办法。曾国荃最会抢劫,把钱运回老家。曾国藩想教育好弟弟。但是没辙,弟弟不听。后来曾国藩手下最清廉的一个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彭玉麟上了奏折,列了十条罪状。先给曾国藩看,请转递朝廷,他为难了。几个弟弟跟着出来打仗。三五弟死于战场,他觉得亏欠弟弟,护短。压了下去。曾国荃大兴土木,还替哥哥出主意,看老屋破旧,是曾国藩一支的,替他建,翻修了一下,还新建了几间,没敢特别搞,哥哥果然大怒,写信骂他。新房子搬出来就难了。曾国藩意思是由奢入俭难。
曾国藩和家人过得清苦,为什么一定要过穷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他认为官场上穷字是保身之道。当时他是清朝最受重用的汉族官员。清不敢重用汉人,有实权的像兵权不敢放心地交给汉人,他是例外,这是时事所迫,组建湘军时,一开始大捷,趁势兵进湖北,打到武昌城下,收复三镇。咸丰高兴得很哪。没想到一书生能建此奇功。获此大胜,孰非意料所及?一高兴,封官许愿,封湖北巡抚。曾国藩一看,非常高兴有实权。但是官场规矩是你得客气客气一下。他写奏折,说自己才德不足,客气一番,大家都这么做,哪知道这个奏折一上,过了七天,咸丰批复下来了,让他想不到。“朕料汝必辞,又念及整师东下,署抚空有其名,故已降旨令汝毋庸署理湖北巡抚。”那就算了,就不要当了。这不是逗你玩吗?咸丰还有一段话,还骂了他一顿。说上次奏折为什么不署湖北巡抚的官衔?曾国藩晕了,这是莫名其妙呀。大家都替他鸣不平,曾国藩却早知道是为什么。当时大捷确实高兴,大学士跟咸丰说,“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身一嗥蹶起,从之者万余人,想非国家之福也。”在老家丁忧,不过平民百姓,四方响应,恐怕不是国家之福吧,咸丰一下想起满汉相防的祖训。所以咸丰一直小心提防。甚至慈禧也是小心提防,曾国藩明镜一样。打下天津后,湘军各级将领建议反了满清,曾国藩不肯。他身上有根深蒂固的君臣观。儒家造就了他不可能做反臣。他也知道起兵初满清时刻提防他。所以他在官场上一直如履薄冰。他懂得为官之道,明哲保身。这根本就得穷,不贪,就意味着没野心,不会给人把柄。组湘军,就拟口号,不怕死不贪财。这是岳飞的话,说明他是精忠报国。在钱财上没给人抓住过把柄。
二是在人生上,穷也是善身之道。民间有俗话是男人有钱就变坏。其实对于男人来讲危险的是金钱和权力。名利场场场都是危局,硬到钱,男人没有不坏身的。所以小人喻于利。曾国藩只好下尽决心教育孩子。写给九岁的纪鸿的信,先鼓励,说他九岁就懂事,好。“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我并不希望当大官,只希望当君子。当君子最重要,一个条件是勤俭自持。最后说:“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真是名言呀。这是治世之名言。所以我们看现在富二代问题,好像不知道怎么教育,曾家早提出了答案。有钱也得穷着养。
三是穷和人生信仰有关。他是标准的儒生。理学宗师自命。礼义廉耻是他的最高标准。一次李鸿章请曾家女眷吃饭,两个女儿吵了一架,两人只一条漂亮的裤子,还是大嫂留下来的,抢着要穿。妹妹抢不过就哭了。曾国藩说明年我还能做,答应给你单独做一条。小女儿高兴极了。这奇怪。至于要连任才给女儿做一条像样的裤子?完全是他向来这样要求自己。考中进士时,做过一件马褂,一辈子就一件,一穿穿了三十年。过年过节才穿,死时仍是新的一样。三十年呀。他有名言说:“古语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然以吾观之,衣亦不如故也。”为什么衣服也是旧的好呢?那是因为生活还是俭约为好。他叫一品宰相,每餐只吃一饭一菜,他只吃眼前菜。到扬州去视察时,有钱人多,拍马屁足,备下盛大的宴会来招待,不好拒绝,一去看傻了。奢侈到这种地步,他实在吃不下去,吃吃眼前几筷子菜。下来后,跟身边人解释了,一食千金,吾口不忍食,目不忍睹。用这个表明自己的态度做无声的抗议。他有名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这样人生才生机盎然。还说:“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穷不得,就不可能成就非凡人生。安贫乐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除了穷,有没有哪种说时容易做得难的事呢?
前些年流行一句话,叫什么呢?叫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那么我们就想问了,做官到底要学曾国藩的什么呢?一般人都以为曾国藩在晚晴政坛始终屹立不到,要学应该学他那个左右逢源的做官技巧。但是,曾国藩的做官技巧到底是什么?说起来有一大堆。但曾国藩他自己认为,他做官的根本以及做官最大的技巧就一个字,什么字呢?穷。在给九弟的家书中曾说过,他觉得弟弟们也要当官,先把为官的心得说说。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章明鉴临,予不食言。”我向来认为做官发财是羞耻的,做官贫穷为荣,我将来遗产里有做官的钱是违背人生信仰的。老天可以作证,我绝不食言。清廉为本,才是好官,但这话里还有三个蹊跷处,一是清廉是应该的,正常的事,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为什么他要发誓呢?二是内容上,将来遗产里有做官的钱,是可羞的,但我们知道他做到了总督,遗产里怎么可能没有做官的钱呢?两江总督工资高呀,怎么没有呢?三是客观事实与这段话的矛盾。他是湖南湘乡人,清代没出过大官,后来有许多。因为他喜欢提拔乡人。所以有许多老乡。这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成了最大的乡绅富户。他说不贪财,不是矛盾吗?是不是放空炮呢?我们先放下一三,先看第二,他到底有没有留官银为遗产呢?有多少遗产呢?多少应该有一点。一个例子可以反证,他两个儿子后来当朝为官,家庭教育下,向来清廉。曾纪泽做到外交家。明确写他一生尤其是英法大使时,把工资拿来工作中去,一向勤俭持家,不买新衣,弟弟更穷。一次,曾纪泽出使英国,曾纪鸿生病,得看病,抓药,这个钱都没有。他们一直拮据。药钱都没有。怎么办?跟大哥借,但想想算了,他家也穷,哪有钱借给自己呀?这时,曾国藩也没死多久,事实证明他们两个也品节高,怎么没钱看病呢?万般无奈下左宗棠听说后热泪盈眶,教子有方呀。慷慨解囊,为他雪中送炭,度过难关。
曾国藩家并不富,是曾家家族是首富。尤其是九弟曾国荃。他们兄弟多,曾国荃一般在军中被称九帅,他贪婪,带兵狠。当时曾家五兄弟如狼似虎。最狠的正是曾国荃。他丧尽天良的是屠城。纵兵抢钱。知弟莫若兄,所以写信时说得守贫穷。拿自身为榜样,希望能让弟弟走上正途。但是几个弟弟在清廉上没办法。曾国荃最会抢劫,把钱运回老家。曾国藩想教育好弟弟。但是没辙,弟弟不听。后来曾国藩手下最清廉的一个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彭玉麟上了奏折,列了十条罪状。先给曾国藩看,请转递朝廷,他为难了。几个弟弟跟着出来打仗。三五弟死于战场,他觉得亏欠弟弟,护短。压了下去。曾国荃大兴土木,还替哥哥出主意,看老屋破旧,是曾国藩一支的,替他建,翻修了一下,还新建了几间,没敢特别搞,哥哥果然大怒,写信骂他。新房子搬出来就难了。曾国藩意思是由奢入俭难。
曾国藩和家人过得清苦,为什么一定要过穷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他认为官场上穷字是保身之道。当时他是清朝最受重用的汉族官员。清不敢重用汉人,有实权的像兵权不敢放心地交给汉人,他是例外,这是时事所迫,组建湘军时,一开始大捷,趁势兵进湖北,打到武昌城下,收复三镇。咸丰高兴得很哪。没想到一书生能建此奇功。获此大胜,孰非意料所及?一高兴,封官许愿,封湖北巡抚。曾国藩一看,非常高兴有实权。但是官场规矩是你得客气客气一下。他写奏折,说自己才德不足,客气一番,大家都这么做,哪知道这个奏折一上,过了七天,咸丰批复下来了,让他想不到。“朕料汝必辞,又念及整师东下,署抚空有其名,故已降旨令汝毋庸署理湖北巡抚。”那就算了,就不要当了。这不是逗你玩吗?咸丰还有一段话,还骂了他一顿。说上次奏折为什么不署湖北巡抚的官衔?曾国藩晕了,这是莫名其妙呀。大家都替他鸣不平,曾国藩却早知道是为什么。当时大捷确实高兴,大学士跟咸丰说,“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身一嗥蹶起,从之者万余人,想非国家之福也。”在老家丁忧,不过平民百姓,四方响应,恐怕不是国家之福吧,咸丰一下想起满汉相防的祖训。所以咸丰一直小心提防。甚至慈禧也是小心提防,曾国藩明镜一样。打下天津后,湘军各级将领建议反了满清,曾国藩不肯。他身上有根深蒂固的君臣观。儒家造就了他不可能做反臣。他也知道起兵初满清时刻提防他。所以他在官场上一直如履薄冰。他懂得为官之道,明哲保身。这根本就得穷,不贪,就意味着没野心,不会给人把柄。组湘军,就拟口号,不怕死不贪财。这是岳飞的话,说明他是精忠报国。在钱财上没给人抓住过把柄。
二是在人生上,穷也是善身之道。民间有俗话是男人有钱就变坏。其实对于男人来讲危险的是金钱和权力。名利场场场都是危局,硬到钱,男人没有不坏身的。所以小人喻于利。曾国藩只好下尽决心教育孩子。写给九岁的纪鸿的信,先鼓励,说他九岁就懂事,好。“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我并不希望当大官,只希望当君子。当君子最重要,一个条件是勤俭自持。最后说:“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真是名言呀。这是治世之名言。所以我们看现在富二代问题,好像不知道怎么教育,曾家早提出了答案。有钱也得穷着养。
三是穷和人生信仰有关。他是标准的儒生。理学宗师自命。礼义廉耻是他的最高标准。一次李鸿章请曾家女眷吃饭,两个女儿吵了一架,两人只一条漂亮的裤子,还是大嫂留下来的,抢着要穿。妹妹抢不过就哭了。曾国藩说明年我还能做,答应给你单独做一条。小女儿高兴极了。这奇怪。至于要连任才给女儿做一条像样的裤子?完全是他向来这样要求自己。考中进士时,做过一件马褂,一辈子就一件,一穿穿了三十年。过年过节才穿,死时仍是新的一样。三十年呀。他有名言说:“古语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然以吾观之,衣亦不如故也。”为什么衣服也是旧的好呢?那是因为生活还是俭约为好。他叫一品宰相,每餐只吃一饭一菜,他只吃眼前菜。到扬州去视察时,有钱人多,拍马屁足,备下盛大的宴会来招待,不好拒绝,一去看傻了。奢侈到这种地步,他实在吃不下去,吃吃眼前几筷子菜。下来后,跟身边人解释了,一食千金,吾口不忍食,目不忍睹。用这个表明自己的态度做无声的抗议。他有名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这样人生才生机盎然。还说:“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穷不得,就不可能成就非凡人生。安贫乐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除了穷,有没有哪种说时容易做得难的事呢?
《曾国藩家训》(上部 )目录
《曾国藩家训》(下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