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
如果你是一位领导,面对下属之间的矛盾,你会如何处理?即使你不是领导,面对亲朋好友间的矛盾,你又该如何处理?我们讲,曾国藩的家训非常独特,独特之处在于他的教育对象,不仅教育他的子女,还有他几个弟弟也是他重点的教育对象,对不对?因为他的几个弟弟身份特别特殊,特殊在哪儿呢?都跟他出来打仗,都是带兵大将。
都是一个团队里的领导人物,所以,他经常会探讨一些,比如说当一个团队,碰到突然的困难的时候,危急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处理、保持团队的和谐,比如说团队里碰到人事矛盾的时候,应该怎么样解决,在他的家训里都有论述。比如说他曾经说过,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曾国藩家书》就一半,老天注定的,宿命论,这不去说了。剩下一半,什么决定呢,事情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是由人决定的。所以人很简单,事很简单,人事就不简单了。要解决事的问题必须解决人的问题。
所以,他在家训里头有关这一点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名言,怎么解决呢?他的主张是,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曾国藩深谙人事艺术,非常懂得团队管理,他曾经在家书中提到:“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意思就是说,在公开场合要多表扬一个人的优点,至于他的缺点过失,要私下里去纠正规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能够扬善于公廷,在公廷去扬别人之善,你就能够使得自己的胸襟,渐渐扩大。这是一种很重要的修身方法,所以我们以前说过,曾国藩小时候我们说从这个系列最早第一讲就说过,也不是怎么聪明,对不对?也是小心眼,但是后来的曾国藩能够事业、胸襟越走越大,为什么?就源于他对人生的总结,这种认识,还有他对这种认识,对这种智慧的身体力行。
所以曾国藩曾经总结说,一个人胸怀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扬善于公廷,规过于私室,正是这种人生境界的写照。“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曾国藩这种管理团队的方式方法,对于我们现代人会有哪些启示?郦波老师又将如何为我们解读曾国藩名言背后的团队管理艺术?
(如果你是一位领导,面对下属之间的矛盾,你会如何处理?即使你不是领导,面对亲朋好友间的矛盾,你又该如何处理?“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曾国藩这种管理团队的方式方法,对于我们现代人会有唧些启示?郦波老师又将如何为我们解读曾国藩名言背后的团队管理艺术?)
要说这句“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先看有说服力的事。同治四年,慈禧派了一个活,让曾国藩去江淮问打仗。曾国藩不想去,但也得硬着头皮去。因为他带的兵不是原来的部下。原来绿营一部分手下划归他指挥。虽然我他不太愿意但还是接受了,就得谋划整合。从南京出发,向徐卅l的大本营出发,投到,就出事了。僧格林沁手下的陈国瑞,个性强横,打仗凶狠,个矮,打仗时,狠,还喜欢穿奇装异服,总爱著红盔红甲,得外号红孩儿。只听僧格林沁的,其他人的不听。僧格林沁战死时,他孤身入敌阵,硬抢回了尸体。曾国藩来了,这样的顽主能服吗'曾国藩还投到,陈国瑞就惹事了,当时在山东济宁驻防,等曾国藩来。除了他,还有淮军将领刘铭传,他也矮,十一岁时,能惩杀恶霸。性格不得了,母亲也投办祛,不久病死了。每年忌日时,都要痛哭,因为是被他气死的。他满腔麻子,叫麻子六。两人相遇,有好戏了。曾国藩一听,就知道这事,陈国瑞先到,铭字营后到,刘铭传晚一天到,但先锋营先到。陈国瑞的部队因为偷窥刘铭传的先锋营,羡幕妒嫉恨先锋营的先进武器。趁着月黑,装成强盗,冲进先锋营,抢枪,抢了三百多条,杀了二百多人。笫二天,刘铭传的部队到了。刘铭传全军投歇一口气,直冲陈国瑞杀过来。陈国瑞的部队扛不住淮军,被攻破营寨,杀了五百人,并把陈国瑞逮了,绑着到了济宁长沟集。因为陈国瑞当时是总兵了,比刘铭传高一圾,刘铭传还算冷静,把陈国瑞吊起来抽了三天饿了三天。听说曾国藩来了,才放下。曾国藩半路听说了,一口气跑到挤宁来了。
曾国藩到济宁,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容易想到严肃军纪,要枪打出头乌。这是正常的手段。如呆投有严肃军纪,别人怎么看'别人都以为要整他们。出人意料的是,到了后,曾国藩笑着来了。倒像是政工干部,找来说话。这下大家奇怪了。这两人这么横,谈天有什么用'这次曾国藩怎么:这样唐僧呀'曾国藩要提处理意见呀,居然上表,分别写的是战斗功绩,优点的总结。大家更奇怪了。不但投惩罚反而表扬他们了。手下幕僚都劝他,难道忘了孙武子斩二妃立军纪的典故'孙武怀绝世之志,闰闾不知道他真的带兵怎么样,孙武子回答,带兵役问题。闰闾马上问,娘子军能带吗'孙武也说投问题。后宫宫女一百八十人交给他带。闰闾看他练兵。两个宠爱的妃子做队长,开始训。这帮后妃佳丽哪有娘子军的素质,不问怎么样,都是吵作一团,尤其是两队长,因为是被宠的,更是叫叫喳喳,结呆,孙武火了,将令不执行,杀了。要杀二人,吴王急了,赶快让他停下来。“愿勿斩也”。服了你,不能杀。结呆孙武说了名言,“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立斩。吴王心痛,但他毕竟能承受,发现了人才,能练兵。娘子军军纪大变,让吴王剖目相看。孙武练兵三千,千里奔袭,灭了楚。威名天下。幕僚提示曾国藩,只能杀一儆百,怎么能这样呢'曾国藩向来从菩如流,但是这次投听,照样。而这二人谁都不服的人,竟然成了顺毛驴。各自领兵去了防地。人们还是奇怪,为什么:这样处理'怎么]就收效了'
首先,为什么不斩呢'这就是家训里的名言一一“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要在公共场合来表扬。这话不是对所有人都这样。特指团队中的人才而言。做领导的人,不能随人才自我生长,要引导人才发展。像陈国瑞这样的核心人才,就适合于这样的“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不打不杀不骂,扬菩竟然化解了矛盾。也有认为是无可奈何的,这不是原来的部下,曾国藩投办祛控制,这是客兵难带,这是许多史学家的看祛,有一定道理。但是,只是这一点,我觉得还不全。曾国藩在带原来的湘兵团队都是这样。出发点都是扬菩。这是一贯的工作作凤。到底为什么能起到这种作用呢'要看这两句话的内涵。至少有四点要往意。
曾国藩深恐怖行动人事艺术,非常懂得团队管理,他曾经在家书中提到: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意思就是说,在公开场合要多表扬一个人的优点,至于他的缺点过失,要私下里去纠正规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接下来看一看它的内涵。)第一个就是对团队来说,扬善于公廷是_澈励机制,而觑衬是防范机制。一个是基础一个是核心。奖是扬菩。一个团队要创造价值,激励更重要。这样才能处于主动。大到国家,有国家科技进步奖。第二点对于补会亲说,规衬雨有树干补会的进步,规过有利于个人的进步。批判能保证社会进步,但对个人来说,有赏识教育。信任激励对心智成熟有作用。成人甚至老人都是这样。赏识对心智的健康影响极大。团队里对于个体人才来说,要从扬菩入手。一次曾国藩家里来了七个人,都是理学宗师,有一人写了文章《不动心说》,给曾国藩看。刚好来了一个人进了书房,
这人是李鸿裔,有才,当时曾国藩把他看作自己的儿子,可以私进秘室的分。他听那些理学家在谈天说地,他看到书桌上的文章,说自己怎么怎么不动心,见到什么都不动心。当时在文章后面,批了诗:“美丽姑娘前,大红顶戴旁。你心都不动,只想见中堂。”不求功名,来见曾国藩干什么'曾国藩一看,留了下来,事后叫来李鸿裔,说,“前曾语阁下,以取人为菩,与人为菩。”要从菩处着眼,别人恶处着眼。尤其是领导更是这样。这样从立身修身处见人之菩,才行。这些人,是有伪道学成分,但是,他们就靠这点活着。既然留下来,就是当作团队来对待,传出去就名声扫地,就会三败俱伤。哎呀,李鸿裔从此性格大变,后来成了一代鸿儒。第三,规过要讲究方式方祛。陈国瑞服他,这可是向来不服人的,他为什么服了呢?
曾国藩叫来他,表扬他,对他约祛三章,定君子协定,不扰民,不私斗,陈国瑞恨哪,不服。因为你曾大帅不处罚刘铭传不对,这人杀了我五百人,过失大得多。不服。曾国藩拿出奏折来,拟给朝廷的处理意见,列举了陈国瑞的多年劣习,建议撤销陈国瑞除了总兵的所有职务。陈国瑞无所谓。但是不处理刘铭传就是不服。曾国藩再拿出奏折,就一条建议撤销总兵职务。其他职务是虚的,这是实职,撤销,前半生就白费了。当时蒙了。分两篇写,前后拿给他看。陈国瑞认错了。所以曾国藩强调规过于私室,这才有空间,才能体现处理的灵活性。两篇文章收服了陈国瑞。第四点是扬善对个人来说是侈行,汶是位大事的胸怀。他教育弟弟说,“蝈嫉倾轧,从古以来共事者,皆所不兑,吾辈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耳。”薄责人就会让自己更仁厚,让自己的胸襟更扩大。这是重要的修身方祛。他自己原本也是小心眼,后来能这样胸襟,也是源于人生的总结,对这种智慧的身体力行。所以他总结一个人胸怀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扬菩于公庭,规过于私室”正是这种写照。
如果你是一位领导,面对下属之间的矛盾,你会如何处理?即使你不是领导,面对亲朋好友间的矛盾,你又该如何处理?我们讲,曾国藩的家训非常独特,独特之处在于他的教育对象,不仅教育他的子女,还有他几个弟弟也是他重点的教育对象,对不对?因为他的几个弟弟身份特别特殊,特殊在哪儿呢?都跟他出来打仗,都是带兵大将。
都是一个团队里的领导人物,所以,他经常会探讨一些,比如说当一个团队,碰到突然的困难的时候,危急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处理、保持团队的和谐,比如说团队里碰到人事矛盾的时候,应该怎么样解决,在他的家训里都有论述。比如说他曾经说过,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曾国藩家书》就一半,老天注定的,宿命论,这不去说了。剩下一半,什么决定呢,事情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是由人决定的。所以人很简单,事很简单,人事就不简单了。要解决事的问题必须解决人的问题。
所以,他在家训里头有关这一点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名言,怎么解决呢?他的主张是,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曾国藩深谙人事艺术,非常懂得团队管理,他曾经在家书中提到:“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意思就是说,在公开场合要多表扬一个人的优点,至于他的缺点过失,要私下里去纠正规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能够扬善于公廷,在公廷去扬别人之善,你就能够使得自己的胸襟,渐渐扩大。这是一种很重要的修身方法,所以我们以前说过,曾国藩小时候我们说从这个系列最早第一讲就说过,也不是怎么聪明,对不对?也是小心眼,但是后来的曾国藩能够事业、胸襟越走越大,为什么?就源于他对人生的总结,这种认识,还有他对这种认识,对这种智慧的身体力行。
所以曾国藩曾经总结说,一个人胸怀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扬善于公廷,规过于私室,正是这种人生境界的写照。“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曾国藩这种管理团队的方式方法,对于我们现代人会有哪些启示?郦波老师又将如何为我们解读曾国藩名言背后的团队管理艺术?
(如果你是一位领导,面对下属之间的矛盾,你会如何处理?即使你不是领导,面对亲朋好友间的矛盾,你又该如何处理?“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曾国藩这种管理团队的方式方法,对于我们现代人会有唧些启示?郦波老师又将如何为我们解读曾国藩名言背后的团队管理艺术?)
要说这句“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先看有说服力的事。同治四年,慈禧派了一个活,让曾国藩去江淮问打仗。曾国藩不想去,但也得硬着头皮去。因为他带的兵不是原来的部下。原来绿营一部分手下划归他指挥。虽然我他不太愿意但还是接受了,就得谋划整合。从南京出发,向徐卅l的大本营出发,投到,就出事了。僧格林沁手下的陈国瑞,个性强横,打仗凶狠,个矮,打仗时,狠,还喜欢穿奇装异服,总爱著红盔红甲,得外号红孩儿。只听僧格林沁的,其他人的不听。僧格林沁战死时,他孤身入敌阵,硬抢回了尸体。曾国藩来了,这样的顽主能服吗'曾国藩还投到,陈国瑞就惹事了,当时在山东济宁驻防,等曾国藩来。除了他,还有淮军将领刘铭传,他也矮,十一岁时,能惩杀恶霸。性格不得了,母亲也投办祛,不久病死了。每年忌日时,都要痛哭,因为是被他气死的。他满腔麻子,叫麻子六。两人相遇,有好戏了。曾国藩一听,就知道这事,陈国瑞先到,铭字营后到,刘铭传晚一天到,但先锋营先到。陈国瑞的部队因为偷窥刘铭传的先锋营,羡幕妒嫉恨先锋营的先进武器。趁着月黑,装成强盗,冲进先锋营,抢枪,抢了三百多条,杀了二百多人。笫二天,刘铭传的部队到了。刘铭传全军投歇一口气,直冲陈国瑞杀过来。陈国瑞的部队扛不住淮军,被攻破营寨,杀了五百人,并把陈国瑞逮了,绑着到了济宁长沟集。因为陈国瑞当时是总兵了,比刘铭传高一圾,刘铭传还算冷静,把陈国瑞吊起来抽了三天饿了三天。听说曾国藩来了,才放下。曾国藩半路听说了,一口气跑到挤宁来了。
曾国藩到济宁,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容易想到严肃军纪,要枪打出头乌。这是正常的手段。如呆投有严肃军纪,别人怎么看'别人都以为要整他们。出人意料的是,到了后,曾国藩笑着来了。倒像是政工干部,找来说话。这下大家奇怪了。这两人这么横,谈天有什么用'这次曾国藩怎么:这样唐僧呀'曾国藩要提处理意见呀,居然上表,分别写的是战斗功绩,优点的总结。大家更奇怪了。不但投惩罚反而表扬他们了。手下幕僚都劝他,难道忘了孙武子斩二妃立军纪的典故'孙武怀绝世之志,闰闾不知道他真的带兵怎么样,孙武子回答,带兵役问题。闰闾马上问,娘子军能带吗'孙武也说投问题。后宫宫女一百八十人交给他带。闰闾看他练兵。两个宠爱的妃子做队长,开始训。这帮后妃佳丽哪有娘子军的素质,不问怎么样,都是吵作一团,尤其是两队长,因为是被宠的,更是叫叫喳喳,结呆,孙武火了,将令不执行,杀了。要杀二人,吴王急了,赶快让他停下来。“愿勿斩也”。服了你,不能杀。结呆孙武说了名言,“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立斩。吴王心痛,但他毕竟能承受,发现了人才,能练兵。娘子军军纪大变,让吴王剖目相看。孙武练兵三千,千里奔袭,灭了楚。威名天下。幕僚提示曾国藩,只能杀一儆百,怎么能这样呢'曾国藩向来从菩如流,但是这次投听,照样。而这二人谁都不服的人,竟然成了顺毛驴。各自领兵去了防地。人们还是奇怪,为什么:这样处理'怎么]就收效了'
首先,为什么不斩呢'这就是家训里的名言一一“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要在公共场合来表扬。这话不是对所有人都这样。特指团队中的人才而言。做领导的人,不能随人才自我生长,要引导人才发展。像陈国瑞这样的核心人才,就适合于这样的“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不打不杀不骂,扬菩竟然化解了矛盾。也有认为是无可奈何的,这不是原来的部下,曾国藩投办祛控制,这是客兵难带,这是许多史学家的看祛,有一定道理。但是,只是这一点,我觉得还不全。曾国藩在带原来的湘兵团队都是这样。出发点都是扬菩。这是一贯的工作作凤。到底为什么能起到这种作用呢'要看这两句话的内涵。至少有四点要往意。
曾国藩深恐怖行动人事艺术,非常懂得团队管理,他曾经在家书中提到: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意思就是说,在公开场合要多表扬一个人的优点,至于他的缺点过失,要私下里去纠正规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接下来看一看它的内涵。)第一个就是对团队来说,扬善于公廷是_澈励机制,而觑衬是防范机制。一个是基础一个是核心。奖是扬菩。一个团队要创造价值,激励更重要。这样才能处于主动。大到国家,有国家科技进步奖。第二点对于补会亲说,规衬雨有树干补会的进步,规过有利于个人的进步。批判能保证社会进步,但对个人来说,有赏识教育。信任激励对心智成熟有作用。成人甚至老人都是这样。赏识对心智的健康影响极大。团队里对于个体人才来说,要从扬菩入手。一次曾国藩家里来了七个人,都是理学宗师,有一人写了文章《不动心说》,给曾国藩看。刚好来了一个人进了书房,
这人是李鸿裔,有才,当时曾国藩把他看作自己的儿子,可以私进秘室的分。他听那些理学家在谈天说地,他看到书桌上的文章,说自己怎么怎么不动心,见到什么都不动心。当时在文章后面,批了诗:“美丽姑娘前,大红顶戴旁。你心都不动,只想见中堂。”不求功名,来见曾国藩干什么'曾国藩一看,留了下来,事后叫来李鸿裔,说,“前曾语阁下,以取人为菩,与人为菩。”要从菩处着眼,别人恶处着眼。尤其是领导更是这样。这样从立身修身处见人之菩,才行。这些人,是有伪道学成分,但是,他们就靠这点活着。既然留下来,就是当作团队来对待,传出去就名声扫地,就会三败俱伤。哎呀,李鸿裔从此性格大变,后来成了一代鸿儒。第三,规过要讲究方式方祛。陈国瑞服他,这可是向来不服人的,他为什么服了呢?
曾国藩叫来他,表扬他,对他约祛三章,定君子协定,不扰民,不私斗,陈国瑞恨哪,不服。因为你曾大帅不处罚刘铭传不对,这人杀了我五百人,过失大得多。不服。曾国藩拿出奏折来,拟给朝廷的处理意见,列举了陈国瑞的多年劣习,建议撤销陈国瑞除了总兵的所有职务。陈国瑞无所谓。但是不处理刘铭传就是不服。曾国藩再拿出奏折,就一条建议撤销总兵职务。其他职务是虚的,这是实职,撤销,前半生就白费了。当时蒙了。分两篇写,前后拿给他看。陈国瑞认错了。所以曾国藩强调规过于私室,这才有空间,才能体现处理的灵活性。两篇文章收服了陈国瑞。第四点是扬善对个人来说是侈行,汶是位大事的胸怀。他教育弟弟说,“蝈嫉倾轧,从古以来共事者,皆所不兑,吾辈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耳。”薄责人就会让自己更仁厚,让自己的胸襟更扩大。这是重要的修身方祛。他自己原本也是小心眼,后来能这样胸襟,也是源于人生的总结,对这种智慧的身体力行。所以他总结一个人胸怀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扬菩于公庭,规过于私室”正是这种写照。
《曾国藩家训》(上部 )目录
《曾国藩家训》(下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