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众人之私成以一人之公
曾国藩一生爱才如命,他认为办天下事,就要用天下人才,所以他一直求贤若渴,广罗天下英才,而当时博学多才之士也纷纷投入曾国藩门下,根据史书记载,曾氏幕府最盛时,多达数百人,有文官武将,还有天文、法律等专家,号称“神州第一幕府”。但是有谁知道,就在曾国藩幕府二十多年间,竟然曾经发生过大批幕僚叛离事件,当时很多人都主动离开曾国藩,改投他人门下,这让曾国藩在痛心之余,也百思不得其解。然而一个人的一句话点醒了曾国藩,
这就是“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这句话不但帮助曾国藩最终成就了“神州第一幕府”,而且还成为他在日记和家书中经常引用的一句话。那么这句话究竟是谁说的呢?为什么曾国藩对这句话推崇备至?它究竟蕴含着怎样的人生智慧?
其实根据记载,很早就有人给曾国藩推荐过赵烈文,但是当时曾国藩并没有重用他,那么为什么曾国藩后来特别重视赵烈文?甚至把他所说的“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当做名言警句,反复在自己的日记和书信中引用,甚至用来教育自己的儿子呢?
赵烈文的这句“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不但帮助曾国藩广罗天下英才,使得曾氏幕府成为“神州第一幕府”,而且从此以后,曾国藩更是把这句话当做至理名言,成为他在家训中经常引用的一句话。那么“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仅仅是奖励人才吗?在这句话的背后还隐含着哪三种处事的大智慧?
通过“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这句话,曾国藩明白了做事要进让的大智慧,可奇怪的是,面对大批幕僚出走事件,一开始曾国藩还坐立不安,但是就在听取了赵文烈的建议之后,他不仅没有展开任何积极的行动,反倒一声不吭,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敬请关注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郦波副教授,为我们继续精彩讲述《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部,第四集《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
(曾国藩一生爱才如命,他认为办天下事,就要用天下人才,所以他一直求贤若渴,罗天下英才,而当时博学多才之士也纷纷投入曾国藩门下,根据史书记载,曾氏幕府最盛时,多达数百人,有丈官武将,还有天文、法律等专家,号称“神州一幕府”。但是有谁知道,就在曾国藩幕府二十多年间,竟然曾经发生过大批幕僚叛离事件,当时很多人都主动离开曾国藩,改投他人门下,这让曾国藩在痛心之余,也百思不得其解。然而一个人的一句话点醒了曾国藩,这就是“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这句话不但帮助曾国藩最终成就了“神州笫一幕府”,而且还成为他在日记和家书中经常引用的一句话。那么这句话究竟是谁说的呢?为什么曾国藩对这句话推崇备至?它究竟蕴含着怎样的人生智慧?)
曾国藩教子一生垂范,把自己的事情,成败得失,都毫无保留地讲给孩子听,教育效呆就好。倾诉最多的是曾纪释,对他的期望最高,后来,曾纪释不负重望,开辟了近代史上外交凤云的领军人物。郭嵩涛像独行侠,人祢孤独的先行者,而曾纪释领导一批人向前进。这得益于曾国藩的教育。像在家信中提到过“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这不是他的原创。这句话是谁说的呢'有怎么样的人生智慧呢'那时,他刚出山不久,遭遇挫折之时,幸亏准备工作做得好,在衡阳打造自己的人才团队做得好,最后居然出人意料,攻占了武昌,打下武汉后,开始东征,胡林翼坐守武汉,武汉也反复丢失过几次,丢失后又攻下,这过程中,发生了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正当曾国藩节节胜利的时候,他的幕僚,不少人来跟他辞别,走了。这其实是炒了他。他当年打造人才团队时下足了工夫,他是识才高手,怎么居然这时都离开他'更何况这是节节胜利时,更不好理解了。虽然曾国藩大度,要走自便,来去自由,所以,都让走了。曾国藩也疑惑,为什么要离开自己呢'到哪儿去了呢'一打听,这帮人跑到胡林翼手下去了,这让他宽心,他与胡林翼是至交,至少肥水投流外人田。问题是,笫一个疑问呢'自己的问题在哪儿呢'一定要搞洧楚这个。然后等一段后,放低姿态,让手下提意见,这是一个领导者的聪明。关键是让不让说话,呆然有聪明的人提了建议,让他茅塞顿开。这是赵烈文,年少有才名,据说军事经济易h阴阳,无所不知,非常厉害。
(其实根据记载,很早就有人给曾国藩推荐过赵烈文,但是当时曾国藩并没有重用他,那么为什么曾国藩后来特别重视赵烈文?甚至把他所说的“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当做名言警句,反复在自己的日记和书信中引用,甚至用来教育自己的儿子呢?)曾国藩当时广收人才,一看赵烈文,一身傲气,曾国藩想杀杀他的锐气。结呆,到一个军营去阂兵,赵烈文看过后,仍然傲气如初。赵烈文说,此营军气己老,恐不足事。作战锐气投了,建议,别当主力了。说完,曾国藩一撤嘴,不以为然。赵烈文看出来了,走人吧。赵烈文走后一个月,这支主力全军溃散,让曾国藩想起了赵烈文,礼贤下士。赵烈文在他的上书里提到了这句“合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公。”是谁辜负了谁呢'曾国藩一惊,赵烈文说,起兵时,提出来关键的主旨是以士大夫精神,来拯救中国传统文化,这是崇高的。但是问题是你的理想这么高,品德高洁,但是要求人人都这样,有点不切实际了。曾国藩给朋友的信中说,“天下滔滔,祸乱未己,吏治人心,毫无更改,军政战事,崇虚伪,非得二三君子,倡之以诚朴,道之以廉耻,则江河日下,不知所届。”非得站出来自己做榜样,影响他人,才能改变现状。曾国藩这样做的,“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道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神明鉴临,予不食言。”自己投愧对这句话。问题是,你确是二三君子,我们聚集而来,也是这样的出发点,但是不能当饭吃呀。为什么不能理解他们的离去'你对手下人也不错,多大功劳,皇上奖赏,你推荐的不过二三百人,而胡林翼推荐的人动辄二三千,就比你推荐的多得多。你手下,有理想有君子却投前途,而在胡林翼手下都有了。谁不奔着去'所以,支了一招,就是“合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公”,你的公心要建立在众人的私心基础之上。曾国藩幡然醒悟,重开人才盛世的局面,人才团队的规模远远超过了胡林翼。
(赵烈文的这句“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不但帮助曾国藩广罗大下英才,使得曾氏幕府成为“神州笫一幕府”,而且从此以后,曾国藩更是把这句话当做至理名言,成为他在家训中经常引用的一句话。那么“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仅仅是奖励人才吗?在这句话的背后还隐含着哪三种处事的大智慧?)他在家里训里对此的理解,主要有三点:
一是昌然谓事萼忍让,但是,燹是小境界,让是大智慧。曾国藩的忍功不得了,后来立下巨大的人生志向后,修身功夫不简单。考中举人前,在长沙读书,有富家子弟飞扬跋扈,欺负人,有一天,都在教室里看书,曾国藩位在窗子边,这家伙骂他,挡了我的阳光,我怎么读书呀'别人都气不过,他听了听,让了。大家睡通铺,学子们晚上要点灯读书,这家伙又骂曾国藩,晚上念什么书,影响我睡觉。当时不止曾国藩一人在念呀。曾国藩从此改默读了。同学们科举时就曾国藩一个人考中了,这小子又说坏话了,就你占了我的凤水,否则是我考中了。同学们不服了,就不是你让他换地方了吗'曾国藩当时就有这样的胸襟。他教育曾纪释有名言,遇事“千万忍耐,忍耐千万”。所以,他此前对幕僚出走前,他认为忍是最重要的。这事后来认为更重要的是让。忍辱负重,让利于人:忍辱负重,是碰到矛盾时,自己忍了。但是问题是忍只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投解决压力那一方的问题。有一种可能因为让,压力随时问淡化了,但是也有可能,因为你的忍是不作为,对压力不产生作用力,有可能随着时间加强,越忍矛盾越大。所以面临矛盾压力时,曾国藩认为最好的不是被动,应该主动,一种主动的方式是让。前边提到过,让他三尺又何妨'曾国藩面临宅基地的问题,也是让。不仅要忍,更要让,“让他三尺又何妨'”明确要求翻修宅子时要后退三尺。曾纪释也劝叔叔要忍,哪知道父亲的回信,说不能忍,也更投同意打官司,还得让。明确要求往后退三尺。曾国潢一看傻眼了,但不能不听,让了三尺,邻居倒不好意思了。曾家都让了,在其他地方主动让了。就这样,解决了矛盾,还换来了你原来得不到的东西。许多矛盾,尤其是利益是非引起的矛盾,本质上都是小利,生活中都是因为小事引起的,要看得开看得远,放弃小利,这种让会带来效呆。所以,第二,忍是小境界,而tr是大境界,而tr俩分退让与爿托r,进让才是覃大境界。他常在日记中反省,“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有矛盾时主动退让,有是非时退一步海阔天空,现在境界更高了,教育儿子时说,“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碰到矛盾时,退是不作为,能成就事情的少。
要主动,“独享大名,实折福之道;与人分名,即受福之道。”作为领导者,在团队里,必须洧楚,不能等到矛盾时再来退让,晚了。高明的领导要有远见,在矛盾前,就要团队需要的名利,适当地分给他,满足他。这是进让。所以他对赵烈文的观点体味得很深。。
(通过“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这句话,曾国藩明白了做事要进让的大智慧,可奇怪的是,面对大批幕僚出走事件,一开始曾国藩还坐立不安,但是就在听取了赵烈丈的建议之后,他不仅没有展开任何积极的行动,反倒一声不吭,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自众赵烈文提出这个观点后,曾国藩当时投太大动作,过一段后,开始改了。当时投一次战事获胜就大举保荐人才,主要有三种方式:汇保,前线的后勤的全保荐;特保,对于优异人才特别举荐;密保,特优异的顶尖人才。洧政府特别依赖他,凡是他举荐的都有任用。像李鸿章等都是越圾提拔,短时间内一下子提拔上去,不得了。曾国藩在幕僚中因为推荐,非常多。还有一点,为天下祢赞,能不计个人思怨,像李鸿章叛出师门多次,还祢为“才大心细,劲气内敛,堪膺封疆之寄。”扰葆桢,是他难得的对头,常在关键上与曾国藩扯皮,后来也忍不住骂他,但保荐时也说“器识才略,实堪大用,臣目中罕见其匹。”说到这个份儿上。这种胸襟气魄如此。后来他自负地说过,人生做事,仗的是胸襟。这话自负,但是也实至名归。后来举荐的人才遍布天下,这种积极举荐其实也是让利让名,也因此吸引大量幕僚纷至沓来。还有许多科学家来了,开启了洋务运动,让他成了开启洋务运动的笫一人。退让固然是境界,进让才是大智慧。第三,共高才是大智慧。这事后,曾国藩认识到孤寡老人做不了大事,在衡阳打造人才团队,对于打造人才团队有洧醒认识,但是这事后,维护与发展人才团队却不洧醒。赵烈文上书后,他意识到了,还要满足他们的私心,满足各自的要求。“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让自己家人不要贪名,同时也提出“思夫人皆为名所驱,为利所驱,而尤为势所驱”,对物质追求是人之常情,关键是自己要留住公心,满足人才的私心,发挥才能,大家和衷共济,成就天下为公的理想。这何乐不为呢'这才是大智慧。
《曾国藩家训》(上部 )目录
《曾国藩家训》(下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