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用人必先知人
曾国藩曾经说过一句话,“至用人一节,实为万事根本。”意思就是你但凡想成就一番事业,没有什么比识人、用人更重要的了。所以他说“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知人之道,总须多见几次,亲加察看,方能得其大概。”你看,平常我们在民间传得很神,说曾国藩看人看一遍、扫一眼就能把一个人琢磨得八九不离十,明显这是民间夸张了。曾国藩自己说了嘛,见一个人识一个人怎么样,总需多鉴几次,亲加察看。说明他实践中去了解一个人或鉴别一个人的时候,是往往是亲自察看的。另外,还经常反复地琢磨、揣摩,总需多鉴几次。
那么我们就想问了,有哪些人是曾国藩“多鉴几次、亲加察看”挑选出来的人才呢?这里头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人,这个人是谁呢?就是曾国藩曾经三顾茅庐才请出来的一个湘军大将重要的人物——彭玉麟。通过曾国藩请出彭玉麟,我们就可以看出曾国藩的人才观和识人观。
这个彭玉麟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他的历史地位,以便让大家对这个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们都知道曾国藩号称是晚清中兴名臣之首,那么中兴名臣有哪些呢?当时较为流行的说法有两个版本,分别有两个四大中兴名臣。一个就是曾、胡、左、李,就是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和李鸿章。还有一个版本就是曾、胡、左、彭,就是把李鸿章换成彭玉麟。而且当时的人还特别喜欢拿李鸿章和彭玉麟比较。当时流行一句话,叫什么呢?叫李鸿章拼命想做官,彭玉麟拼命想辞官。当然大家这么说倒不是要贬李鸿章,事实上在官场绝大多数人都是拼命想做官的,大家这么说,是想突出这个彭玉麟太奇特了,奇特在哪儿呢?就是他拼命辞官。
彭玉麟拼命辞官,可以说在清代政坛甚至在中国古代的政坛都是绝无仅有的。他一生中六次辞官,第一次是任命为两江总督,他开始安排自己人在各省要务,相当于省长的巡抚,他推荐了三个人,尤其是密的巡抚推荐了彭玉麟。结果他连续三次辞,我当兵的,我不能做。朝廷出乎意料,几次发现他坚决。后来给他兵部侍郎的虚衔,到了同治四年,上上下下只有一个人交口称赞,就是彭玉麟,真正品行高洁,他说“三不要”,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这人是真正三不要的人,越这样的得给最重要的位置。朝廷给他肥缺漕运总督。这个官主管苏浙等八省漕运,最肥的,所有人都向往,他坚决辞。他还是带水军。同治七年,没有官职,他辞虚衔。说自己当初本来在家给母亲守丧,得补。第四次在家守了四年丧,一事引起上下想起他,皇帝要结婚了。大典上得有德高望重的人来做弹压大臣,大家觉得他适合。于是请他出来做。他不好拒绝。只好官复兵部侍郎兼弹压大臣,皇帝结婚结束,他立即辞去兵部侍郎和弹压大臣的职务,连慈禧都感动了。要求得想办法让他担任一个官职。吏部想一着,长江巡阅使。这是临时创立的。每年只需在长江上巡游一下。他接受了。第五次是光绪七年,重要位置空缺。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除直隶总督外,这是第二重要的。所以再加上南洋通商大臣,不得了,可见朝廷倚重。他还不出来。朝廷没办法,这个位置又太重要了,怎么办呢?问左宗棠愿意不愿意,他不客气。愿意。就给了他。
光绪九年,彭玉麟老拒绝理由是军人,给军队的位置干。只有最高的职务,兵部尚书,请他。他还是不肯。几次催促,他几次请辞。几个月后,朝廷以为还是不出山,突然加急上报,内容简单,没给别人,给我吧。这奇怪。从来不要官,第一次主动要。是他晚节不保?还是想通了,还是有其他原因?简单的原因是中法战争爆发了。军人的信仰是马革裹尸,他听到消息,虽然六十九了,但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到前线,镇南关大捷,正是他领导下少有的军事辉煌。中法战争节节胜利。当时主政是李鸿章,他主和,彭玉麟明明胜利,朝廷却主张议和,彭玉麟上书不可和谈的理由。必须一战。但是软弱的清王朝被打怕了,最后还是和谈了。最憋屈了。彭玉麟愤而辞官。一生六次辞官,用实践践行了三不要的信念。爱民爱家爱国,想不到晚清有这样的人。所以很多人奇怪,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出现在晚清,这得说到曾国藩的识人。曾国藩请彭玉麟像刘备请诸葛亮一样,真的是三顾茅庐。曾国藩做湖南团练大臣,想把团练绿营一起合练,导致绿营兵变,差点要了老命,他狼狈跑到衡阳去了。他想明白了,要想有所作为,得有自己的队伍。人才最重要。曾国藩清楚,得遍招学生故旧,到处访求人才。
两件事,让他下决心请彭玉麟出山。一是咸丰二年,他到落第秀才,给杨家打工。一次湖南耒阳有农民起义,商户听说,都跑了。但家业在,杨富商怕没人看,也不知道彭玉麟是奇才,你能不能帮我看家?答应了。彭玉麟看家看铺子,邻居跑了,就他不跑。彭玉麟说我没答应就算了,我答应了,坚决不走。运气好,传说起义军来,实际没来。名声一下来了。第二次起义军又传说来了,他家又跑了,只剩下彭玉麟一个人在家了。能行吗?他发府库之兵器,组织当地军民自守。一身好功夫,剑法出神入化,守住了耒阳城,大家惊奇不得了。县令举荐他为当地绿营把总,结果他留下书信一封,回老家了。这是人才呀。双胞胎守住一座危城,得请他出来。曾国藩想想自己亲自去请,一顾,果然是破屋,穷。但是曾国藩一见,眼前一亮,太帅了。眉清目秀,淡定从容。彭玉麟有外号雪芹,人称雪帅。这是贫贱不能移呀。结果曾国藩说明来意,出乎意料,彭玉麟断然拒绝。曾国藩在衡阳是湖南团练大臣,无人能比,亲自来请,还一口回绝,这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所以曾国藩败兴而归,但他也有收获。他发现奇怪的事,穷,但在屋子里铺满字画。是自己画的。画都是一个内容,都画的是梅花梅树,他不好意思问,一打听,感动呀。原来有一个故事,彭玉麟小时候在外婆家长大,外婆心地善良,救一个拐卖的女孩,他叫她梅小姑,两人同岁,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两人感情越来越深。心底有了对方,但是长大了,这话不好提,辈份不合,外婆反对是因为算命,两人八字不和,坚决不同意两人的事。彭玉麟要回家,父亲在老家,他要回去了,跟梅小姑分别,他发誓不负一生情意,定要回来娶你,是现实不可靠。父亲死了,母亲坚决不同意,张罗着让他结婚,他是孝子,没办法,只好结婚。那边苦苦等待,相思成疾,舅舅作主嫁给了别人。两年收到病逝的消息。彭玉麟心中大悔。后来一生对梅小姑忏悔,要尽一生气力画十万梅花,祭奠。后来妻死了,坚决不娶。一生不再娶。最后用尽一生气力画了十万幅梅花,被称为最痴情的高官。把梅花画绝了,被称为兵家梅花。成了清代画坛双绝之一。他写过诗:“生平最薄封侯愿,愿与梅花过一生。”一生极其节俭,仅一老兵相随,有关梅的诗也是非常多。曾国藩感动得不得了。血性男儿。这正是要找的人,二顾,还没请出来。彭玉麟不出来,理由是守丧。
曾国藩细细琢磨,想明白,想到法子,一定能请出来。说到他的用人观识人观。一个著名的理论是四个基本原则:一要才堪治民,二要不怕死,三不计名利,四是要耐受辛苦。他还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大堆。“大抵有忠义血性者,则四者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最重要的是要有忠义血性,这是第一标准。这个忠义血性论不是和平时期提出来的,是乱世中提出来的。彭玉麟是最典型的儒家传统知识分子,最符合他的识人标准。在寻访彭玉麟过程中才提出来的。他想到的方法就是不提任何条件,所以三顾,就讲,他也是在守孝,长谈后,信仰观打动了彭玉麟。彭玉麟一出山曾国藩高兴了。彭玉麟对水军作战有一套,就让他负责水师。洋务运动起点就是从海军开始,正是彭玉麟帮他做。组建起最早意义的海军。这是公认中国最代史上中国海军的缔造者。这与曾国藩的识人有关。用忠义血性请出彭玉麟,实在聪明。用信仰观感动他是太聪明了。像彭玉麟这样的人凤毛麟角,难得一遇,靠这样的一人,肯定不行。遇到其他人呢?
曾国藩曾经说过一句话,“至用人一节,实为万事根本。”意思就是你但凡想成就一番事业,没有什么比识人、用人更重要的了。所以他说“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知人之道,总须多见几次,亲加察看,方能得其大概。”你看,平常我们在民间传得很神,说曾国藩看人看一遍、扫一眼就能把一个人琢磨得八九不离十,明显这是民间夸张了。曾国藩自己说了嘛,见一个人识一个人怎么样,总需多鉴几次,亲加察看。说明他实践中去了解一个人或鉴别一个人的时候,是往往是亲自察看的。另外,还经常反复地琢磨、揣摩,总需多鉴几次。
那么我们就想问了,有哪些人是曾国藩“多鉴几次、亲加察看”挑选出来的人才呢?这里头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人,这个人是谁呢?就是曾国藩曾经三顾茅庐才请出来的一个湘军大将重要的人物——彭玉麟。通过曾国藩请出彭玉麟,我们就可以看出曾国藩的人才观和识人观。
这个彭玉麟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他的历史地位,以便让大家对这个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们都知道曾国藩号称是晚清中兴名臣之首,那么中兴名臣有哪些呢?当时较为流行的说法有两个版本,分别有两个四大中兴名臣。一个就是曾、胡、左、李,就是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和李鸿章。还有一个版本就是曾、胡、左、彭,就是把李鸿章换成彭玉麟。而且当时的人还特别喜欢拿李鸿章和彭玉麟比较。当时流行一句话,叫什么呢?叫李鸿章拼命想做官,彭玉麟拼命想辞官。当然大家这么说倒不是要贬李鸿章,事实上在官场绝大多数人都是拼命想做官的,大家这么说,是想突出这个彭玉麟太奇特了,奇特在哪儿呢?就是他拼命辞官。
彭玉麟拼命辞官,可以说在清代政坛甚至在中国古代的政坛都是绝无仅有的。他一生中六次辞官,第一次是任命为两江总督,他开始安排自己人在各省要务,相当于省长的巡抚,他推荐了三个人,尤其是密的巡抚推荐了彭玉麟。结果他连续三次辞,我当兵的,我不能做。朝廷出乎意料,几次发现他坚决。后来给他兵部侍郎的虚衔,到了同治四年,上上下下只有一个人交口称赞,就是彭玉麟,真正品行高洁,他说“三不要”,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这人是真正三不要的人,越这样的得给最重要的位置。朝廷给他肥缺漕运总督。这个官主管苏浙等八省漕运,最肥的,所有人都向往,他坚决辞。他还是带水军。同治七年,没有官职,他辞虚衔。说自己当初本来在家给母亲守丧,得补。第四次在家守了四年丧,一事引起上下想起他,皇帝要结婚了。大典上得有德高望重的人来做弹压大臣,大家觉得他适合。于是请他出来做。他不好拒绝。只好官复兵部侍郎兼弹压大臣,皇帝结婚结束,他立即辞去兵部侍郎和弹压大臣的职务,连慈禧都感动了。要求得想办法让他担任一个官职。吏部想一着,长江巡阅使。这是临时创立的。每年只需在长江上巡游一下。他接受了。第五次是光绪七年,重要位置空缺。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除直隶总督外,这是第二重要的。所以再加上南洋通商大臣,不得了,可见朝廷倚重。他还不出来。朝廷没办法,这个位置又太重要了,怎么办呢?问左宗棠愿意不愿意,他不客气。愿意。就给了他。
光绪九年,彭玉麟老拒绝理由是军人,给军队的位置干。只有最高的职务,兵部尚书,请他。他还是不肯。几次催促,他几次请辞。几个月后,朝廷以为还是不出山,突然加急上报,内容简单,没给别人,给我吧。这奇怪。从来不要官,第一次主动要。是他晚节不保?还是想通了,还是有其他原因?简单的原因是中法战争爆发了。军人的信仰是马革裹尸,他听到消息,虽然六十九了,但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到前线,镇南关大捷,正是他领导下少有的军事辉煌。中法战争节节胜利。当时主政是李鸿章,他主和,彭玉麟明明胜利,朝廷却主张议和,彭玉麟上书不可和谈的理由。必须一战。但是软弱的清王朝被打怕了,最后还是和谈了。最憋屈了。彭玉麟愤而辞官。一生六次辞官,用实践践行了三不要的信念。爱民爱家爱国,想不到晚清有这样的人。所以很多人奇怪,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出现在晚清,这得说到曾国藩的识人。曾国藩请彭玉麟像刘备请诸葛亮一样,真的是三顾茅庐。曾国藩做湖南团练大臣,想把团练绿营一起合练,导致绿营兵变,差点要了老命,他狼狈跑到衡阳去了。他想明白了,要想有所作为,得有自己的队伍。人才最重要。曾国藩清楚,得遍招学生故旧,到处访求人才。
两件事,让他下决心请彭玉麟出山。一是咸丰二年,他到落第秀才,给杨家打工。一次湖南耒阳有农民起义,商户听说,都跑了。但家业在,杨富商怕没人看,也不知道彭玉麟是奇才,你能不能帮我看家?答应了。彭玉麟看家看铺子,邻居跑了,就他不跑。彭玉麟说我没答应就算了,我答应了,坚决不走。运气好,传说起义军来,实际没来。名声一下来了。第二次起义军又传说来了,他家又跑了,只剩下彭玉麟一个人在家了。能行吗?他发府库之兵器,组织当地军民自守。一身好功夫,剑法出神入化,守住了耒阳城,大家惊奇不得了。县令举荐他为当地绿营把总,结果他留下书信一封,回老家了。这是人才呀。双胞胎守住一座危城,得请他出来。曾国藩想想自己亲自去请,一顾,果然是破屋,穷。但是曾国藩一见,眼前一亮,太帅了。眉清目秀,淡定从容。彭玉麟有外号雪芹,人称雪帅。这是贫贱不能移呀。结果曾国藩说明来意,出乎意料,彭玉麟断然拒绝。曾国藩在衡阳是湖南团练大臣,无人能比,亲自来请,还一口回绝,这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所以曾国藩败兴而归,但他也有收获。他发现奇怪的事,穷,但在屋子里铺满字画。是自己画的。画都是一个内容,都画的是梅花梅树,他不好意思问,一打听,感动呀。原来有一个故事,彭玉麟小时候在外婆家长大,外婆心地善良,救一个拐卖的女孩,他叫她梅小姑,两人同岁,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两人感情越来越深。心底有了对方,但是长大了,这话不好提,辈份不合,外婆反对是因为算命,两人八字不和,坚决不同意两人的事。彭玉麟要回家,父亲在老家,他要回去了,跟梅小姑分别,他发誓不负一生情意,定要回来娶你,是现实不可靠。父亲死了,母亲坚决不同意,张罗着让他结婚,他是孝子,没办法,只好结婚。那边苦苦等待,相思成疾,舅舅作主嫁给了别人。两年收到病逝的消息。彭玉麟心中大悔。后来一生对梅小姑忏悔,要尽一生气力画十万梅花,祭奠。后来妻死了,坚决不娶。一生不再娶。最后用尽一生气力画了十万幅梅花,被称为最痴情的高官。把梅花画绝了,被称为兵家梅花。成了清代画坛双绝之一。他写过诗:“生平最薄封侯愿,愿与梅花过一生。”一生极其节俭,仅一老兵相随,有关梅的诗也是非常多。曾国藩感动得不得了。血性男儿。这正是要找的人,二顾,还没请出来。彭玉麟不出来,理由是守丧。
曾国藩细细琢磨,想明白,想到法子,一定能请出来。说到他的用人观识人观。一个著名的理论是四个基本原则:一要才堪治民,二要不怕死,三不计名利,四是要耐受辛苦。他还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大堆。“大抵有忠义血性者,则四者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最重要的是要有忠义血性,这是第一标准。这个忠义血性论不是和平时期提出来的,是乱世中提出来的。彭玉麟是最典型的儒家传统知识分子,最符合他的识人标准。在寻访彭玉麟过程中才提出来的。他想到的方法就是不提任何条件,所以三顾,就讲,他也是在守孝,长谈后,信仰观打动了彭玉麟。彭玉麟一出山曾国藩高兴了。彭玉麟对水军作战有一套,就让他负责水师。洋务运动起点就是从海军开始,正是彭玉麟帮他做。组建起最早意义的海军。这是公认中国最代史上中国海军的缔造者。这与曾国藩的识人有关。用忠义血性请出彭玉麟,实在聪明。用信仰观感动他是太聪明了。像彭玉麟这样的人凤毛麟角,难得一遇,靠这样的一人,肯定不行。遇到其他人呢?
《曾国藩家训》(上部 )目录
《曾国藩家训》(下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