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皇帝圣纪
太上老君者,混元皇帝也。乃生于无始,起于无因,为万道之先,元气之祖也。盖无光无象,无音无声,无宗无绪。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弥纶无外,故称大道焉。夫道者,自然之极尊也,于幽无之中而生空洞焉。空洞者,真一也。真一者,不有不无也。从此一气化生,后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乃化生上三气。三气各相去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三合成德,共生无上也。自无上生,后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乃化生中三气,三气各相去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三合成德,共生玄老也。自玄老生,后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乃化生下三气,三气各相去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三合成德,共生太上也。
自太上生后,复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岁,乃生一气。一气生后,复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岁乃生前三气。三气各相去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岁,三合成德,共生老君焉。老君生后,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岁,化生一气。一气生后,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岁,化生后三气。三气又化生玄妙玉女。玉女生后,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岁,三气混沌,凝结变化,五色玄黄,大如弹丸,入玄妙口中。玄妙因吞之,八十一年乃从左腋而生。生而白首,故号为老子。
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玄妙,出于自然,生于无生,先于无先,挺于空洞,陶育乾坤,号曰无上正真之道。神奇微远,不可得名。故曰:吾生于无形之先,超乎太初之前,长乎太始之端,行乎太素之元。浮游幽虚,出入杳冥。观混沌之未判,视清浊之未分,盼仿佛之兴光,瞻响罔之眇然,窥惚恍之容象,睹鸿洞之无边,步宇宙之旷野,历品物之族群。惟吾生之卓兮!独立而无伦,消则为气,息则为人矣。
老君者,乃元气道真,造化自然者也。强为之容,则老子也。以虚无为道,自然为性也。夫莫能使之然,莫能使之不然,亦不知其所以然,不知其所以不然,故曰:自然而然者也。至若以地为舆,操天为盖,驰鹜旷荡,翱翔八外,不足比其大也。穷幽极微,至纤无际,析毫剖厘,刃铗锋锐,不足言其细也。丝竹八音,《箫韶》九成,宫商调暢,律吕和平,不足言其声也。玄黄焕烂,丹青熻煜:焜煌炜晔,丽靡华饰,不足言其色也。激耀熠烁,神明恍惚,风流电游,霆振响逸,不足言其疾也。结根九泉,沉峤八海,水凝数泽,渊亭岳峙,不足言其止也。阴阳不测,变化无伦,飘遥太素,师虚友真,不足言其神也。光烛玄昧,洞鉴无形,仰观太极,俯察幽冥,不足言其明也。影离响绝,云销雾除,钻冰求火,探巢捕鱼,不足言其无也。涤宇宙之尘秽,扫云汉于天衢,下坑宏而无底,上寥廓而无隅,包六合而造域,跨八维以为区,不足言其虚也。然则道固无形,夫何为名?故乃托虚寄无,假道以言之。言之不足以尽意,故归之自然。自然者,理之极,乃道之常也,故众圣所共尊。道尊德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惟老氏乎!
老君者,乃元生之至精,兆形之至灵也。昔于虚空之中,结气凝真,强为之容,体大无边,相好众备,自然之尊。上无所攀,下无所蹑,悬身而处,不颓不落。著光明之衣,照虚空之中,如含日月之光也。或在云华之上,身如金色,面放五明,自然化出,神王、力士,青龙、白兽,麒麟、师子,列于前后。或坐千叶莲花,光明如日,头建七曜冠,衣晨精服,披九色离罗帔,项负圆光。或乘八景玉舆,驾五色神龙,建流霄皇天丹节,阴九光鹤盖,神丁执麾,从九万飞仙,师子启涂,凤凰翼轩。或乘玉衡之车,金刚之轮,骖驾九龙,三素飞云,宝盖洞耀,流焕太无,烧香散华,浮空而来,伎乐骇虚,难可称焉。或坐宝堂大殿,光明七宝之帐,硃华罗网,垂覆其上,仙真列侍,神丁卫轩,幡幢旌节,骑乘满空。或金容玉姿,黄裳绣帔,凭几振拂,为物祛尘。或玄冠素服,白马硃鬃,仙童夹侍,神光洞玄。夫妙相不可具图。学上道之子,宜识真形。真形不测,但存此足以感会也。
夫学不知其本,如婴兒之失母。能知其母,又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母者何也?无中之有也。是道也,至真也,宗极也,一切所崇也。随感而应,应有著微。微则妙象恍惚,乍存乍亡。屈者资之得伸,暗者向之获明,迷者归之果定。故神明之君,应著之时,形像相好,动静有则,以正理邪,週遍无滞,救度无穷,故称为圣。或君或臣,或师或友,依缘相逢。逢此应者,皆由精心感道,道气通感,是故随机适品矣!
夫大道处于无形,无形非凡所见。应感以形,妙相随时而出。或玉姿金体,爰及肉身。或飞或步,或尊或卑,或山或岱,或夷或夏,不可测量。随感一妙,应己则藏。或来无所从,去无所至。洞有洞无,週遍一切。悟者即心得道,迷者触向乖真。能崇识老君,尊而敬之,则得正真道矣!
论曰:夫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闻,闻而非也。盖示理教俱空寂,而不动也。而道亦能使未见者见,未闻者闻。此明境智相发,感而遂通也。然通寂虽殊,其至一焉。故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以此论之,盖由人心者也。夫心之念道,凡有二种:一念法身,七十二相,八十一好,具足微妙,三界特尊。二念真身,犹如虚空,圆满清净,不生不灭。若于此相,未能明审,须凭图像,系录其心,当铸紫金,写此真形。泥水铜采,称力所为。殿堂帐座,幡华灯烛,随心供养,如事真身。想念丹成,功德齐等。若能洞观非身之身,图像真形,理亦无二。是以敬像,随心获福,报之轻重,惟在其心,念念增进,自然成道。所谓人能念道,道亦念人,即此之谓也。
◎太微天帝君纪
《紫度炎光神玄变经》云:太微天帝君,生于始青之端,九曜神灵之胤,玄气未凝之始,结流芳之胄而法形焉。连光映灵,紫云曜电,玄烟流霭,丹晖缠络,妙觉潜启,仍采纳上契,条暢纯和,吐纳冥津,遂降灵生之胎,哺兼洪泉曲芝。行年二七,金容内发,玉华外映,洞慧神聪,朗睹虚玄,编掌帝号。其所任乎!澄流九霄之霞,飞眺洞清之源。明机览于极玄,领综运于亿津,积感加于冥会,妙启发于自然。是以得御《紫度炎光回神飞霄登空之法》,修行内应,上登玉清高上之尊,道备以付中央黄老君焉。
◎青要帝君纪
《洞真青要紫书金根众经》云:青要帝君者,九阳元皇玉帝之弟子也。以中皇元年,岁在东维,天始告晖,君育于玄丘王国。无崖之天,琼林七宝之下,溟蒙九域之滨。法化应图,三日启晨。厥姓尧,讳字伯开,仍有九龙翼君侧,七色琼凤阴君身。神麟含芝以哺玄,天女吐精以灌真,玉童掷华以却秽,神妃散香以攘尘。含漱胎息,法秀自然。年冠二六,面发金容,体生灵符。容与顺化,应运浮沉。栖心明霞之境,遨游玉国之墟,执抗元皇之策,落景九域之丘。逍遥流盼,遂经万劫。方还清斋云房之间。以紫云为屋,青霞为城,黄金为殿,白玉为床。五气交结,高台连甍,玉陛文阶,凤阙四张,金童侍侧,玉华执巾,天仙罗卫,五千余人。九阳元皇玉帝君,时乘碧霞九凤飞舆,琼轮羽盖,从桑林千真,万乘亿骑飞行,侍仙三十六人,宴景霄庭,来降于君,与君共登九老仙都之京,九曲之房。命西台龟母开云凤之蕴,紫锦之囊,出《紫书真诀玉篇》,已受于君。君修行道备,位登玉清。太上大道君授君飞云羽盖,流紫凤章,《金真玉光》,《豁落七元》,《金神虎符》,《流金火铃》,青玉玺,九色无缝之章,单青羽裙,飞行上清。于是纵景万变,回转五晨,策虚召月,摄日扬轮。洞化离合,与真同灵。解形遁变,倏欻亿千。上登三元,朝谒玉宫。游览无崖,匡落九天。出入洞门,携契玉仙。仰禀高上元始太真,应气顺命,位掌帝晨。纵頠万道,无仙不关。下摄十天,山灵河源,五岳四海,莫不上隶于君者也。
◎总真主录纪
《洞真变化七十四方经》云:上清总真主录南极长生司命君,姓王,讳改生,字易度。乃太虚元年,岁洛西番,孟商启运,硃明谢迁,天元冥遁,三晖翳昏,晨风迅虚,六日明焉,君诞于东林广昌之城长乐之乡。行年十四,弃世离俗,心慕神仙。遇紫府华先生,授阴阳补养、削死修生、三五变炼、七九复神、道御中和、胎息之方。行其术,寿至四百年。登玄溪之涧、隐岩之房,诣屠先生,受金丹炼云芝之根桑金刚之经,飞烟起霜沉雪之方,招霞咽精之道。服御七年,与日合景,行经神州空洞之山,遇太一真人戴先生,受帝君九炼之方。
◎中天玉宝元灵元老君纪
《洞玄本行经》云:中天玉宝元灵元老君者,本姓?晃,字信然,盖洞元之胤,中和之胄,生于善忍世界青元天中流生之丘。受生一劫,默然不语,混沌无心,食气为粮。天地未光,无常童子于无色之国,授信然《灵宝赤书·赤帝真文》一篇,于是而言。是时惟修一身,初不开张,广度天人,善功未充,运应更灭。于青元天中,命终流生之州,灵体绝丘之下,经一百余年,死而不灰,常有黄气覆盖其上。至水劫流行,天下溟然,灵骸四面,涌土连天,遏云水道。信然应化,郁然而起,更生成人,改姓通班,讳曰元氏。水过之后,天地开光,三象玄曜,七元高明,元始天尊以开光元年,岁在己丑,于高桃厉冲龙罗天反魂林中,锡元氏玉宝元灵元老君号。
◎赤明天帝纪
《洞玄本行经》云:昔禅黎世界,队王有女,字絓音一曰继音。生乃不言。年至十四,王怪之,乃弃女于南浮长桑之阿空山之中。女乏粮食,常仰日咽气,引月服精,自然充饱,体不疲损。常行山中,週匝岩洞。忽与神人会于丹陵之舍,柏林之下,执絓音右手题赤石之上,语絓音曰:汝虽不能言,可忆此也。絓音私心自悼,受生不幸,口不能言,弃在穷山。誓心自愿,得还人中,当作功德,无有爱惜。百劫之后,冀与愿会。天为其感,遣硃宫灵童下教絓音理身之术,受《赤书》八字之音,于是能言。絓音晨夕朝礼天文,道真既降,逆知吉凶,役使百灵,坐命十方。于山而出,还于王国。
时天下大旱,人民焦燎。王大惧怖,祈请神明。絓音往白王言:常闻山中,有女不能言,能感于天,王识之乎?王于是悟,识是王女,乃迎女还宫。见女能言,王见愧颜。女显其道,为王仰啸,天降洪雨,注水至丈,于是化形隐景而去。仍更寄形王氏之胞,运未应转,方又受生,还为女身。父字以福庆,名曰阿丘曾。年及人礼,乃发大慈之心,布施穷乏,独寝一处,不杂于物。然灯烧香,长斋幽室。丹诚感积,道为之降。
以开光元年,十方大圣尊神、妙行真人,会南圃丹霍之阿,三元洞室青华林中,众真侍坐,香华妓乐,五千余众,真文奕奕,光明洞达,映朗内外。云景炜烁,如星中之月,去阿丘曾所住舍数十里中。丘曾时年十六,见舍光明,内外朗照,疑似不常,乃出南向,望见道真。丘曾欢喜,叉手作礼,遥称名曰:丘曾今遭幸会,身睹天尊,非分之庆,莫知所陈。归命十方,天中之天。惟蒙玄鉴,赐以诫言,万劫灭度,冀得飞仙。魔见丘曾心发大愿,力过魔界,因化作五帝老人,往告丘曾云:我受十方尊神使命,来语汝曰:《灵宝》法兴,五道方行。每欲使人仁爱慈孝,恭奉尊长,敬承二亲。如闻汝父,当娉汝身,已相许和,受人之言,父母之命,不可不从,宜先从之。人道既备,余可投身,违父之教,仙无由成。女答魔言:我前生不幸,夙无因缘,功德未充,致作女身。晨夕克厉,誓在一心,用意坚固,应于自然。生由父母,命归十天,诚违父教,不如君言。魔见丘曾执心昺正,于是便退。丘曾自云:道既高邈,无缘得暢。乃聚柴发火,焚烧身形,冀形骸得成飞尘,随风自举,得至道前。于是火然,丘曾投身,纷然无著,身如蹈空,俄顷之间,已见丘曾化成男子,立在道前。元始天尊师命南极尊神为丘曾之师,授丘曾《十戒》、《灵宝真文》。元始天尊又告南极尊神曰:丘曾前生万劫,已奉《灵宝》。功德未备,致寄生转轮。至于今日,化生人中。见吾出法,即得化形。当更度人九万九千,乃得至真大神,为洞阳赤明天帝。
◎南极尊神纪
《洞玄本行经》云:南极尊神者,本姓皇,字度明,乃阎浮黎国宛王之女也。生于禅黎世界赤明天中,生乃当贵。父为国王,女居宫内,金床玉榻,七色宝帐,明月双珠,光照内外。王给妓女数千人,国中珍宝,无有所乏。常欲布散,大建功德。志极山水,访及神仙。逼限宫禁,津路无缘。志操不乐,心自愁煎。王意怜愍,慰谕百端。问女意故,女终不言,泪落如雨,切无一欢。王加其妓乐,日日作唱,度明闻乐,常如不闻。独在一处,清净焚香,长斋持戒,日中乃餐。王知其意,乃于宫中,为踊土作山,山高百丈,种植竹林,山上作台,名曰寻真玉台。度明弃于宫殿,登台栖身。遮遏道径,人不得通。单影独宿一十二年,积感昊苍。天帝君遣硃宫玉女二十四人,乘云驾凤,下迎度明。
当去之夕,天起大风雨,雷电激扬,地舍旋转,惊动一国。王大振惧,莫知所从。天晓分光,失去山台,不见其女。天帝迎度明于阳丘之岳,丹陵上舍相林之中,硃凤侍卫,神龙翼轩,玉童玉女三百余人。于后大劫数交,天地易位,度明应在弃落之例。南上感其丹至,硃宫书其紫名,化其形骸于无始之胞,一劫而生,得为男身。于南丹洞阳上馆明珠七色宝林,亦帝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锡度明以南极上真之号。
《云笈七签》目录
1.《云笈七签》序
2.卷一 道德部
4.卷三 道教本始部
6.卷五 经教相承部
7.卷六 三洞经教部
10.卷九 三洞经教部·经释
11.卷十 三洞经教部·经一
12.卷十一 三洞经教部·经二
13.卷十二 三洞经教部·经三
14.卷十三 三洞经教部·经四
15.卷十四 三洞经教部·经五
16.卷十五 三洞经教部·经六
17.卷十六 三洞经教部·经七
18.卷十七 三洞经教部·经八
19.卷十八 三洞经教部·经九
20.卷十九 三洞经教部·经十
22.卷二十一 天地部一
24.卷二十三 日月星辰部一
25.卷二十四 日月星辰部二
26.卷二十五 日月星辰部三
27.卷二十六 十洲三岛部
28.卷二十七 洞天福地部
29.卷二十八 二十八治部
30.卷二十九 禀生受命部一
31.卷三十 禀生受命部二
32.卷三十一 禀生受命部三
33.卷三十二 杂修摄部一
34.卷三十三 杂修摄部二
35.卷三十四 杂修摄部三
36.卷三十五 杂修摄部四
37.卷三十六 杂修摄部五
38.卷三十七 斋戒部
39.卷三十八 说戒部一
40.卷三十九 说戒部二
41.卷四十 说戒部三
42.卷四十一 杂法部
43.卷四十二 存思部一
45.卷四十四 存思部三
46.卷四十五 秘要诀法部一
47.卷四十六 秘要诀法部二
48.卷四十七 秘要诀法部三
49.卷四十八 秘要诀法部四
51.卷五十 秘要诀法部六
52.卷五十一 秘要诀法部七
53.卷五十二 杂要图诀法部
54.卷五十三 杂秘要诀法部
55.卷五十四 魂神部一
56.卷五十五 魂神部二
57.卷五十六 诸家气法部一
58.卷五十七 诸家气法部二
59.卷五十八 诸家气法部三
60.卷五十九 诸家气法部四
61.卷六十 诸家气法部五
62.卷六十一 诸家气法部六
63.卷六十二 诸家气法部七
64.卷六十三 金丹部一
65.卷六十四 金丹部二
66.卷六十五 金丹部三
67.卷六十六 金丹部四
68.卷六十七 金丹部五
69.卷六十八 金丹部六
70.卷六十九 金丹部七
71.卷七十 金丹部八
72.卷七十一 金丹部九
73.卷七十二 金丹部十
74.卷七十三 金丹部十一
75.卷七十四 方药部一
76.卷七十五 方药部二
77.卷七十六 方药部三
78.卷七十七 方药部四
79.卷七十八 方药部五
80.卷七十九 符图部一
81.卷八十 符图部二
82.卷八十一 庚申部一
83.卷八十二 庚申部二
84.卷八十三 庚申部三
85.卷八十四 尸解部一
86.卷八十五 尸解部二
87.卷八十六 尸解部三
88.卷八十七 诸真要略部
89.卷八十八 仙籍旨诀部
90.卷八十九 诸真语论部
91.卷九十 七部语要部
92.卷九十一 七部名数要记部
97.卷九十六 赞颂部·赞颂歌
98.卷九十七 赞颂部·歌诗
99.卷九十八 赞颂部·诗赞辞
100.卷九十九 赞颂部·赞诗词
101.卷一百 纪传部·纪一
102.卷一百零一 纪传部·纪二
103.卷一百零二 纪传部·纪三
104.卷一百零三 纪传部·传一
105.卷一百零四 纪传部·传二
106.卷一百零五 纪传部·传三
107.卷一百零六 纪传部·传四
108.卷一百零七 纪传部·传五
109.卷一百零八 纪传部·传六
110.卷一百零九 纪传部·传七
111.卷一百一十 纪传部·传八
112.卷一百一十一 纪传部·传九
113.卷一百一十二 纪传部·传十
114.卷一百一十三上 纪传部·传十一
115.卷一百一十三下 纪传部·传十二
116.卷一百一十四 经传部·传十三
117.卷一百一十五 纪传部·传十四
118.卷一百一十六 纪传部·传十五
119.卷一百一十七 灵验部一
120.卷一百一十八 灵验部二
121.卷一百一十九 灵验部三
122.卷一百二十 灵验部四
123.卷一百二十一 灵验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