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大全 > 道教 > 道教经典 > 《太平经》

太平经(20)

◎分别四治法第七十九

真人纯稽首战栗:“吾今欲有所复问,非道事也。见明师言事,无不解诀者,故乃敢冒惭复前,有可问疑一事。”“何等?平行,吾即为子说矣。”“夫帝王之仕大臣,皆当老,少子本非治世人也。”

“何为问此哉?”“吾见天气,间者比连不调,或过在仕臣失实,令使时气不调,人君不明,灾害并行,道人亦伤。今天地三光,尚为其病,故无正明,道士于何自逃,独得不伤?故吾虽得独蒙天私久存,常不敢自保。初少以来,事师问事,无能悉解之者。今不冒惭,重问于天师,解诀其要意,恐遂无复以得知之也。恩唯明师既加,不得已为弟子说其所不及。”

“善哉!子之言也。今旦见子之言,吾知太平之治已到矣。然,吾且悉言之,子随而详记之。夫治者,有四法:有天治,有地治,有人治,三气极,然后C738行万物治也。”

“愿闻其意。”“天治者,其臣老,君乃父事其臣,师事其臣也。”“夫臣乃卑,何故师、父事之乎哉?”“但其位者卑下,道德者尊重。师、父事之者,乃事其道德,当与其合策而平天下也。地治者,友事其臣,若与其同志同心也。地者阴顺,母子同列,同苞同忧,臣虽位卑,其德而和,和平其君之治。

人治者,卑其用,臣少小小,象父生其子,子少未能为父作策也,故其治小乱矣。C738行万物并治者,视其臣子若狗,若草木,不知复详择臣而仕之,但遇官壹仕,名为象人无知也。何故乎哉?象人者,财象人形,苟中而已,不为君计也,故善争之也。

象天治者,天下之臣,尽国君之师、父也,故父事之,人爱其子,何有危时?夫师、父皆能为其子解八方之患难,何有失时也。象地治者,天下之臣,皆国君之友也。夫同志合策为交,同忧患,欲共安其位。地者,顺而承上,悉承天志意,皆得天心,何有不安时乎?

象人治者,得中和之气,和者可进可退难知,象子少未能为父计也,欺其父也。臣少,未能为君深计,故欺其君也。少者,生用日月少,人学又浅,未有可畏。故欺也。故其治小乱矣。象C738万物治者,C738行者无礼义,万物者少知,无有道德。夫C738行万物之性,无有上下,取胜而已,故使乱败矣。

象天治者,仁好生,不伤;象地治者,顺善而成小伤;象人治者,相利多欲,数相贼伤,相欺怠;象C738行万物而治者,终无成功,无有大小,取胜而已。观此之治,足以知天气上下中极未失。治欲乐第一者,宜象天;欲乐第二者,宜象地;欲乐第三者,宜象人;欲乐第四者,宜象万物。象天者独老寿,得天心;象地者小不寿,得地意;象人者,寿减少;象万物者死,无时无数也。

象天者,三道通文,天有三文,明为三明,谓日月列星也。日以察阳,月以察阴,星以察中央,故当三道行书,而务取其聪明,书到为往者,有主名而已,勿问通者为谁;象地者,二道行书;象人者,一道行书,尚见苟留;象C738行万物者,才设言,复无书也。”

“今是者,天使如是邪?人自为之邪?”“时运也,虽然,帝王治将太平,且与天使其好恶,而乐象天治;将中平者,象地治;将小乱者,法人治;将大乱而不理者,法C738行万物治。”“此何故乎哉?今当以何救之?”“然,天将兴之,瑞应文琦书出,付与之,令使其大觉悟而授之。将衰者,天匿其文不见,又使其不好求之。”

“贤臣者,但得老而已邪?”“不也。老者,乃谓耆旧老于道德也,象天独常守道而行,不失铢分也,故能安其帝王。老而无一知,亦不可仕也。”

“其师、父事之云何?友之云何?子之云何?其万物之云何哉?”“父事之者,乃若子取教于严父也,乃若弟子受教于明师也,当得其心中密策秘言圣文,以平天下,以谢先祖宗庙,以享食之。其德以报天重功,故能得天下之心,阴阳调和,灾害断绝也。其友事者以忠信,相与合策,深计善恶难易。其子事者,必若父有伏匿之事,不敢以报其子;子有匿过,不敢以报其父母,皆应相欺,以此为阶也。其万物者,大乱无数。夫物者,春夏则争生,秋冬则争死,不复相假须臾也。”

纯再拜:“所问多,过诚重,甚不宜,诚有过于师。吾又且不敢匿此文也,见而不行之,恐得过于皇天,吾今当于何置此书哉?”“子既问之,子为力特行,逢能通者与之,使其往付归有德之君。帝王象之,以是为治法,必且如神矣;得而不能深思用之,天亦不复过子也。”“唯唯,不敢逆师言。”“然吾言亦不可大逆也,此乃天地欲平,而出至道,使子远来具问此法。天使吾谈,传辞于子,吾亦不空言也。天不欲言而吾言,无故泄天之要道,吾当坐之。子得吾言,而往付归,亦无伤无疑。吾告子至诚,天乃更与帝王厚重,故戒之也。天之运也,吉凶自有时,得而行之者,吉不疑也。”

“谨问行者人姓字为何谁乎?”“然,天之授万物,无有可私也,问而先好行之者,即其人也。大道至重,不可以私任,行之者吉,不行者疑矣。”

“谨更问天地何睹何见,时者欲一语言哉?”“实有可睹见,不空言也。天以安平为欢。无疾病,以上平为喜。故使人民皆静而无恶声,不战斗也,各居其所,则无病而说喜,则天言而不妄语也。若今使阴阳逆斗,错乱相干,更相贼伤,万物不得处其所,日月无善明,列星乱行,则天有疾病,悒悒不解,不传其言,则病不愈。故乱则谈,小乱小谈,大乱大谈。是故古今神真圣人为天使,受天心,主当为天地谈话。天地立事以来,前后以是为常法,故圣人文,前后为天谈语,为天言事也。”

“言谈皆何等事也?”“在其所疾苦。文失之者为道质,若质而不通达者为道文,疾其邪恶者为道正善也,使其觉悟。”

“今天地至尊自神,神能明,位无上,何故不自除疾病,反传言于人乎?”“天地者,为万物父母,父母虽为善,其子作邪,居其中央,主为其恶逆,其政治上下,逆之乱之,父母虽善,犹为恶家也。比若子恶乱其父,臣恶乱其君,弟子恶乱其师,妻恶乱其夫,如此则更相贼伤大乱,无以见其善也。天地人民万物,本共治一事,善则俱乐,凶则俱苦,故同忧也;向使不共事,不肯更迭相忧也,是故天地欲善而平者,必使神真圣人为其传言,出其神文,以相告语,比若帝王治欲乐善,则有善教,今此之谓也。子欲乐知天心,以报天功,以救灾气,吾书即是也,得之善思念之,夫天心可知矣。”

“唯唯,不敢忽,愿师复重敕一两言。”“然,夫善恶各为其身,善者自利其身,恶者自害其躯。子既有畅善意,乃忧天地疾病,王者不安,其功极已大矣。但详思之,子行善,极无双,勿复止伤之也。使念善顺,常若此。”“唯唯,不敢懈怠也,不敢懈怠。”

右忿别治所象安危法

◎使能无争讼法第八十一

“吾所问积多,见天师言事,快而无已,其问无足时,复谨乞一两言。”“平行。”“今吾愿欲得天地阴阳、人民C738行、万物凡事之心意,常使其喜善无已,日游而无职无事,其身各自正,不复转相愁苦,更相过责,岂可得闻乎哉?“子今且言,何一绝快殊异!可问者,何一好善无双也!然,若子所问,犹当顺事,各得其心,而因其材能所及,无敢反强其所不能为也。如是,即各得其所欲;各得其欲,则无有相愁苦者也,即各得其心意矣,可谓游而无职事矣。

天地之间,常悉使非其能,强作其所不及,而难其所不能。时睹于其不能为,不能言,不怜而教之,反就责之,使其冤结,多忿争讼,民愁苦困穷,即仰而呼皇天,诚冤诚冤,气感动六方,故致灾变纷纷,畜积非一,不可卒除。为害甚甚,是即失天下之人心意矣。终反无成功,变怪不绝,太平之气,何从得来哉?故不能致太平也,咎正在此。虽欲名之为常平,而内乱何从而得清其治哉?子今问之,欲深知其审乎!

天地之性,万物各自有宜。当任其所长,所能为,所不能为者,而不可强也;万物虽俱受阴阳之气,比若鱼不能无水,游于高山之上,及其有水,无有高下,皆能游往;大木不能无土,生于江海之中。是以古者圣人明王之授事也,五土各取其所宜,乃其物得好且善,而各畅茂,国家为其得富,令宗庙重味而食,天下安平,无所疾苦,恶气休止,不行为害。

如人不卜相其土地而种之,则万物不得成,竟其天年,皆怀冤结不解,因而夭终,独上感动皇天,万物无可收得,则国家为其贫极,食不重味,宗庙饥渴,得天下愁苦,人民更相残贼,君臣更相欺诒,外内殊辞,咎正始起于此。是者尚但万物不得其所,何况人哉!天下不能相治正,正由此也。此者,大害之根,而危亡之路也,可不慎哉?可不深思虑之胸心乎?

故古者大圣大贤将任人,必先试其所长,何所短,而后署其职事,因而任之;其人有过,因而责之,责问其所长,不过所短,是者不感天也,反为习进此家学,因而慎之,故能得天下之心也。令后世忽事,不深思惟古圣人言,反署非其职,责所不能及,问所不能睹,盲者不睹日,喑者不能言,反各趣得其短,以为重过,因而罪之,不为欲乐相利佑,反为巧弄,上下迭相贼害,此是天下之大败也。

自古者诸侯太平之君,无有奇神道也,皆因任心能所及,故能致其太平之气,而无冤结民也。祸乱之将起,皆坐任非其能,作非其事职而重责之。其刑罚虽坐之而死,犹不能埋其职务也,灾变连起,不可禁止,因以为乱败,吉凶安危,正起于此。是以古者将为帝王选士,皆先问视,试其能,当与天地阴阳瑞应相应和不。不能相应和者,皆为伪行。”

“其相应和奈何?”“大人得大应,小人得小应,风雨为其时节,万物为其好茂,百姓为其无言,鸟兽C738行为其安静,是其效也。故治乐欲安国者,审其署置。夫天生万物,各有材能,又实各有所宜,犹龙升于天,鱼游于渊,此之谓也。

夫治者,从天地立以来,乃万端。天变易,亦其时异,要当承天地得其意,得其所欲为也。天者,以三光为书文记,则一兴一衰,以风为人君。地者,以山川阡陌为文理,山者吐气,水通经脉,衰盛动移崩合,以风异为人臣。人者,以音言语相传,书记文相推移。万物者,以衰盛而谈语,使人想而知之。

人者在阴阳之中央,为万物之师长,所能作最众多,象神而有形,变化前却,主当疏记此变异,为其主言。故一言不通,转有冤结;二言不通,辄有杜塞;三言不通,转有隔绝;四言不通,和时不应,其生物无常;五言不通,行气道战;六言不通,六方恶生;七言不通,而破败;八言不通,而难处为数家;九言不通,更相贼伤;十言不通,更相变革,故当力通其言也。”

“古者无文,以何通之?”“文乃当起,但中止天地者。几何起,几何止,但后世不睹之耳。中古三皇,当无文而设言,下古复有。天地之气,一绝一起,独神人不知老所从来,经历多故,知其分理。内当有文,后世实不睹,言其无有。”

“何故时有文,时无乎哉?”“天气且弊,人且愚薄不寿,不能有可刻记。故敕之以书文,令可传往来,以知古事。无文且相辨讼,不能相正,各自言事,故使有文书。此但时人愚,故为作书,天为出券文耳。”

“见师言,已知之矣。愿闻今通气当云何?”“但三道通行八方之书,民吏白衣之言,勿苟留。急者以时解之,不急者随天地万物,须七月物终,八月而B821视,九月而更次,十月而不归。三年上书而尽信诚者,求其人而任之。此人乃国家之良臣,聪明善耳目,因以视聆,不失四方候也。帝王得之,曰安而明,故当任之。”

“其任之云何乎?”“必各问其能所及,使各自疏记所能为,所能分解所能长,因其天性而任之,所治无失者也。故得天下之欢心,其治日兴太平,无有刑,无穷物,无冤民,天地中和,尽得相通也,故能致寿上皇。

所以寿多者,无刑不伤,多伤者乃还伤人身。故上古者圣贤,不肯好为刑也;中古半用刑,故寿半;下古多用刑,故寿独少也。刑者,其恶乃干天,逆阴阳,畜积为恶气,还伤人。故上古圣贤不重用之者,乃惜其身也。中古人半愚,轻小用刑,故半贼其半。下古大愚,则自忽用刑,以为常法,故多不得寿,咎在此。

读此书者,宜反复之,重之慎之,死生重事,不可妄也。夫子贤明者,为父计;臣贤明者,为君深计。子不贤,不肯为父深计;臣不贤明,不肯为君计。是少年者,即是其人身邪;其人邂逅吉凶者,流后生,此格法也。

是故上古圣帝王将任臣者,谨选其有道有德,不好杀害伤者,非为民计也,乃自为身深计也。故得天地心意,举措如与神俱,此之谓审举得其人,而得人力之君也。如此乃感神?,乃后天上真神爱之,因而独寿也。好用刑,乃与阴气并。阴者杀,故不得大寿。天之命,略可睹可知矣,天地人所疾恶同耳。”

右得天地人民万物欢心国兴家安天下无争讼者

《太平经》目录

1.《太平经》简介

2.《太平经》(1)

3.《太平经》(2)

4.《太平经》(3)

5.《太平经》(4)

6.《太平经》(5)

7.《太平经》(6)

8.《太平经》(7)

9.《太平经》(8)

10.《太平经》(9)

11.《太平经》(10)

12.《太平经》(11)

13.《太平经》(12)

14.《太平经》(13)

15.《太平经》(14)

16.《太平经》(15)

17.《太平经》(16)

18.《太平经》(17)

19.《太平经》(18)

20.《太平经》(19)

21.《太平经》(20)

22.《太平经》(21)

23.《太平经》(22)

24.《太平经》(23)

25.《太平经》(24)

26.《太平经》(25)

27.《太平经》(26)

28.《太平经》(27)

29.《太平经》(28)

30.《太平经》(29)

31.《太平经》(30)

32.《太平经》(31)

33.《太平经》(32)

34.《太平经》(33)

35.《太平经》(34)

36.《太平经》(35)

37.《太平经》(36)

38.《太平经》(37)

39.《太平经》(38)

40.《太平经》(39)

41.《太平经》(40)

42.《太平经》(41)

43.《太平经》(42)

44.《太平经》(43)

45.《太平经》(44)

46.《太平经》(45)

47.《太平经》 附录

八字精批八字合婚流年2024姻缘分析

不知命的人,总是身不由已,升势起运的方法就在你的八字命盘里。

婚前担心婚运不佳,婚后一直家运不旺,八字婚书,既能合婚,亦可调运。

2024甲辰龙年,九火运来临,精准详批运势机遇,助你收获爱情、事业高升、财富暴涨:

你的正缘是谁?何时出现?没有人知道。唯有八字会提示你上等婚缘的出现。

未婚 已婚
下一篇:太平经(21)
上一篇:太平经(19)

相关推荐

《太平经》简介

太平经(1)

太平经(2)

太平经(3)

太平经(4)

太平经(5)

太平经(6)

太平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