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大全 > 道教 > 道教经典 > 《太平经》

太平经(43)

◎忍辱象天地至诚与神相应大戒第一百五十三

“真人前。”“唯唯。”“今且戒真人一大戒。吾道乃为理天地,安帝王,生天地所爱者,乃当爱真道与真德也。故天者,乃道之真,道之纲,道之信,道之所因缘而行也。地者,乃德之长,德之纪,德之所因缘而止也,故能长为万物之母也,常忍辱居其下也,不自言劳且苦也。吾之为德君教化下愚,正以此天地二事为祖也,故常案天地之法度,不失其门户也。吾之书,即天谈地语,与神?深独相应若表里也,步即相随若规矩也,故顺行者得天地意,失之者凶衰矣。今以此戒真人,子宜思吾言而常慎之矣。”“唯唯。”

“行,见子好真道德,好为善少双,且示子一言。今上士多乐真道善德,中士半好之,下士无状,纯无道无德,皆应大逆无道之人也,大凶无德之人,与天地内独不比,不而相知,非天所常宥也,爱子也,故无道德者,命不在天地也,与禽兽同禄同命。”

“今不解,愿闻其要意。”“然,六真人明听。”“唯唯。”“然,天者纯为道,地者纯为德,此无道德之人,与天地绝属无所象。象于天行,当有真道而好生;象地,当有善德而好养长。今人无道与无德,故天地不宥子也。欲知其明信效也,比若道人知道人,德人知德人,各有相收录,故命迭相在,故道人者好兴道人,德人者好兴德人。有道德之人与无道德之人不比,故不肯相收录,命不系天也。”

“善哉善哉!愿闻其与禽兽同命意。”“善乎子难,深得其数。然禽兽者,命系于四方,其为性者好相抵触,无有道德,胜者为右;无道德下愚之人,亦好相触冒,胜者为右,其气与禽兽同,故同命也。天道为法,以是分别人优劣,故知之也。

凡天下之名命所属,皆以类相从,故知其命所属,故含五性多者象阳而仁,含六情多者象阴而贪,受阳施多者为男,受阴施多者为女,受王相气多者为尊贵则寿,受休废囚气多者数病而早死,又贫极也,故凡人生者,在其所象何行之气,其命者系于六甲何历,以类占之,万不失一也。故古者圣人深原凡事,知人情者以此也。真人知之耶?”“唯唯,善哉善哉!”

“今故下古之人,承负先人失计,稍稍共绝道德,日独积久,与天地断绝,精气不通,不相知命,反与四足同命,故天地憎恶之,鬼神精气因而不佑之,病之无数,杀之无期,其大咎在此□□。今上德之君,命系天地,当更象天地以道德治,故吾更理出天道,出以上付之。天乐其为善,不欲复使其有余是四足之人行也,故吾书复重丁宁,欲使其大觉悟也,故叙六极一大集难,以付归之。真人知之耶?”

“唯唯,可骇乎!乐哉乐哉!”“真人以何知其可骇而乐哉?”“然,愚生见天师言,真道德出,民一旦而转,皆守为道德,象天地,不复为四足之人行,人人道,人人德,故知其大乐至意矣。”“善哉!真人之言,无以加之也。”

“今愿及天师请问一事。”“言之。”“今人求道德及凡人行,当以何为急务哉?以何而得知之?以何而与天地响相应也?”“善乎子之问也。当以至诚,五内情实为之,乃可得也。如不以五内情实为之,是道德之所怨也,求善不可得也,神灵不应也。”

“今愿闻至诚以何而感动天地神灵乎?”“噫!真人于是殊为愚,学吾书文,多固固未解邪?”“愚生其为暗昧,?蒙乃久重,难一旦而开。”“然子亦大谦。行,更明听,为子道至诚感动天地之意。”“唯唯,闻命。”

“然夫至诚者,名为至诚,乃言其上视天而行,象天道可为;俯视地而行,象地德而移。念天地使父母生长我,不欲乐我为恶也,还考之于心乃行。心者,最藏之神尊者也。心者,神圣纯阳,火之行也。火者,动而上行,与天同光。故日者,乃火之王,为天之正,无不照明,故人为至诚,心中正疾痛应,心神至圣,乃上白于日,日乃上白于天,故至诚于五内者,动神灵也。是故可不慎乎?”

真人曰:“可畏哉!可畏哉!愚生过问是,甚大怖。”“子知怖,活之根也;子不知怖,死之门也;安危在子之身,无于他所焉。”“今虽每问天师而怖骇者,又问乃诀乃大解,不问又无缘得知之。”“然,子言是也。暗而不好问,何时复得昭昭哉?行言,欲问何等?”“今谨已闻至诚动天,愿闻动地意。”“善哉!子言日益大深,不惜之也。行安坐,为子道之,不言,恐得过于子,若天独疾后世人不至诚,而使真人来主问之也。诺,今为之说之,明听。”“唯唯。”

“行,人之至诚,有所可念,心中为其疾痛,故乃发心腹不而食也。念之者,心也,意也,心意不忘肝最仁,故目为其主出涕泣,是其精思之至诚也。

精明人者,心也。念而不置者,意也,脾也。心者纯阳,位属天;脾者纯阴,位属地。至诚可专念,乃心痛涕出,心使意念主行告,示远方。意,阴也,阴有忧者当报阳,故上报皇天神灵;脾者阴,家在地,故下入地报地。故天地乃为其移,凡神为其动也。

子欲知其大效,吾不欺真人也。真人但安坐深幽室闲处,念心思神,神悉自来到,此不明效证邪?是吾告子至诚之信也,吾未尝空无法而说也。故求道德凡人行,皆由至诚,乃天地应之,神灵来告之也。如不至诚,不而感动天地、移神灵也。故承负之后,下古之人实无信,不至诚,不而感动天地,共欺天与地,故神灵害之不止也。”

“愿闻以何明之乎?”“然,有大明证于日月。”“今愿闻之。”“然,下古之人生于父与母,而共忽其父母,背叛其父母,万未一人而孝也。得解蒙暗于师,已觉去者忽其师,不师为其师自屈折、执劳苦也。以贫贱得富贵于君,而反相教,下皆共日欺其上,万未有一人有诚信也。群愚共欺其三纲,名为反逆而无信也,其罪过彰彰,下可覆盖,皆上见于日月三光也,故天甚疾之恶之,使其短命而早死也。不自深十问过罪重,反复哭而行也,言天酷,何一冤也!汝乃自冤,何时天冤汝哉?”

“可骇乎!善哉善哉!愚生已闻命矣。”“然子而守此,以为重戒,则可万万世无患矣。然,辞小竟,疑者复来问之。”“唯唯。”

右大集难道德至诚天戒以示贤

◎妒道不传处士助化诀第一百五十四

“真真愚暗日益剧、不晓大不达之生,谨再拜,问一从事,言之必为过,不问又愚心不能独自解。”“行言之。”“愚生窃闻秘道要意,是乃天地之珍宝,天下之珍奇物也,故名之为至道不传,其非凡人所宜闻、所宜言、所宜用也;而令天师都开太平学之路,悉敕使人为道德要文,不得蔽匿,皆言其有天谪,到死罪尚不除,复流后世,皆授以真道秘德,曾不大哉,令小人与君子不别?愚生以为真道秘德,不宜使小人闻、小人言、小人用之也。”

“咄噫!子今且言,有万死之责于皇天后土,不复除也。自天地开辟以来,后生日益薄妒道,小人断绝天地之珍宝,以是为失,积久故生承负,令天灾不绝,常使天地内独岁不平安,灾变盗贼众多,国家为其愁苦,正起于是。子今且所言是,正是也;乱天反地,使治昏愦民难治,正是也。子今且语,正与天为重怨,错哉错哉!亡子功矣。”

“何谓也?”“今要道善德出之以教化,小人得之守道德,更相仿学,不敢为非;其中小贤得善道德,可为良顺之吏;其中大贤,可上为国家辅;其中最下极无知者,犹为善人。

夫天以要真道生物,乃下及六畜禽兽。夫四时五行,乃天地之真要道也,天地之神宝也,天地之藏气也,六畜禽兽皆怀之以为性,草木得之然后生长。若天不施具要道焉,安能相生长哉?而真人言,小人不宜闻要道、不宜言、不宜用也。天地之神保终类,人乃不若六畜草木善邪哉?真人自知,今且言有万死之罪,不复除也。”

“愚生事师日少浅,不深知天道,见天师言,乃自知罪重,上负皇天,下负后土,中负于大德之君。”“然子退自责,是也,凡举事可不慎乎哉!皇天常独视人口言何,故使响随人音,为吉凶,故响应不失铢分也。子独不常观此天地之音证邪?宜自慎,不及勿强妄语,其为害重。子今且言至道不传,人何以传知之乎?终类至道不可传,天道无私,但当独为谁生乎?”

“弟子自慎戒事甚无状。”“子欲若俗夫小人,复相教妒天道耶?”“不敢不敢。”“真人自精戒事,天怒一发,罪过著,不复除也。天道正由此言废毁,子复共增之耶?帝王所以不能理其治而尝多灾者,但由尽若子今旦可言,因使真道道绝也,邪道起,故不可理也。宁晓心解不乎?”

“唯唯,已觉矣,惭负天师不也。”“常常慎事!”“唯唯。今念每言有过,欲不言也,又不知。”“平言。”

“今人所不宜闻、所不宜言、所不宜用者,何等也?”“然,凡人乃不宜闻非真要道,非真要德。是故夫下愚之师,教化小人也忽事,不以要秘道真德敕教之,反以浮华伪文巧述示教凡人。其中大贤得邪伪巧文习知,便上共欺其君;其中中贤得习伪文,便成猾吏,上共佞欺其上,下共巧其谨良民;下愚小人得之以作,无义理,欺其父母,巧其邻里,或成盗贼不可止,贤不肖吏民共为奸伪,俱不能相禁绝。

睹邪不正,乃上乱天文,下乱地理,贼五行所成,逆四时所养,共欺其上,国家昏乱,其为害甚甚,不可胜记。真人反言小人不宜闻要道要德,反当以邪巧伪之事教化,使天下人眩瞑,共习伪非,而不自知,遂俱为无道耶?是以真人有万死之罪,不复除也。

天下所不宜闻、所不宜言、所不宜用,正不宜闻此伪文,邪巧大猾所生,正由此,故吾为天陈法,为德君作教,不敢及之,所以专开道德之门,而闭绝狡猾阶路也。故吾书本道德之根,弃除邪文巧伪之法,悉不与焉。子独不怪之耶?是乃天地以为病,帝王以为害。

行复为真人具说之,其以要道德以教化小人也,上贤得以守儒良,中贤德以上为国家至德之辅臣,其中小贤,化为顺善之吏,其中下愚,犹为谨民,不知相害伤。故自天地四时五行、日月星宿,共以真道要德养万二千物,下及六畜粪土草,皆被服其秘道要德而以得生长。今若以真人今且言终类,此人不若六畜及粪土草耶?子今且言,宁自知有万死之过不除邪?”

“有死过,有死过。”“勿谢,同不解耳。”“今过言,当奈何哉?”“今欲解此过,常以除日于旷野四达道上四面谢。叩头各五行,先上视天,回下叩头于地。”

“唯唯。今且天师教愚生,何一急也?”“然所以急者,不以故真人也,乃真人言,得天地之忌。太上中古以来,人教化多妒真道善德,反相教逃匿之,闭藏绝之,反以邪巧道相教,导化愚人,使俱为非。其中大贤远去避世,独其中小贤为吏,无有真道,乱其民。其中下愚,因为无道,起为盗贼。民臣俱为邪,聚蚊成雷动,共逆天文,毁天道,逆地意,反四时气,逆五行,使灾怪亿亿,三光失其正明,帝王大愁苦之,得昏乱焉,治不得平安,正由此也。故真人宁知此罪重不?

天不除之也,吾不教,子当谢也。故所以当于旷野者,当于鲜明地;所以四达道上者,道者主通事;所以四达者,当付于四时,天之使气也,且为子上通于天也。四时者,仁而生成,且解子过于天地也。后有过者,皆象子也。

天从今以往,大疾人为恶,故夫君子乃当常过于大善。不宜过于大恶,慎之慎之!子尚若此,何况于俗人愚哉!相教嫉妒道,藏匿之是也。子所言常善是,今旦一言,名为大逆天地,从古到今,人君所得愁也。

然真人前,人安得生为君子哉?皆由学之耳。学之以道,其人道;学之以德,其人得;学之以善,其人善;学之以至道善德,其人到老长,乃复大益善良,故怀要道善德之人,乃名为帝王之处士,人之第一上善者也,能助君子化者也。其不仕者,为上谨之人。

学之人,学之以恶,其人恶;学之以文,其人文;学之以伪,其人伪;学之以巧,其人巧;学之其中,大贤者则巧言,其习书者则巧文,小人得之为猾民。于子心,宁可以教不哉?

故夫要道秘德,乃所以承天心而顺地意,可以长安国家,使帝王乐者也,而反禁绝,不以力化人,有谪于天,罪不除也。天以至道为行,地以至德为家,共以生万物,无所匿,无可私也。故古者圣人象天地为行,以至道要德力教化愚人,使为谨良,令易治。今世反多闭绝之,故愚人共为狡猾,失天道,不自知为非,咎在真道善德不施行,故人多被天谪,当死不除也。愚人无道,不避忌讳,遂共犯天地,由不知道德要也。

吾之为书,所以反覆勉勉眷眷者,恐人积愚一言,不信吾文,故复重之也。人俱习为邪久,或反谓吾可言非也,复令使真道秘德门绝断不行,天怒不绝,帝长愁苦,吏民无所投头足,相随云乱,不能相救,试诚冤。吾辞于天,正为解除此,制作道也。

人人被邪文愚蒙积久,故常敕真人使出吾道,以付上道德之君,以示众贤,疾试吾道,乃知吾书之信,与天地相似,不用不试,安知其□□哉?今保吾道不误,故求试非一卷之文,真人慎之!”

“唯唯。”“行去,常慎吾言,勿自易妄语也。”“唯唯。”“出之无匿藏,使凡人言语学问,当知得失处,不复妄为。”“唯唯。”

右解人常所不宜闻所不宜言所不宜用断邪出真文

《太平经》目录

1.《太平经》简介

2.《太平经》(1)

3.《太平经》(2)

4.《太平经》(3)

5.《太平经》(4)

6.《太平经》(5)

7.《太平经》(6)

8.《太平经》(7)

9.《太平经》(8)

10.《太平经》(9)

11.《太平经》(10)

12.《太平经》(11)

13.《太平经》(12)

14.《太平经》(13)

15.《太平经》(14)

16.《太平经》(15)

17.《太平经》(16)

18.《太平经》(17)

19.《太平经》(18)

20.《太平经》(19)

21.《太平经》(20)

22.《太平经》(21)

23.《太平经》(22)

24.《太平经》(23)

25.《太平经》(24)

26.《太平经》(25)

27.《太平经》(26)

28.《太平经》(27)

29.《太平经》(28)

30.《太平经》(29)

31.《太平经》(30)

32.《太平经》(31)

33.《太平经》(32)

34.《太平经》(33)

35.《太平经》(34)

36.《太平经》(35)

37.《太平经》(36)

38.《太平经》(37)

39.《太平经》(38)

40.《太平经》(39)

41.《太平经》(40)

42.《太平经》(41)

43.《太平经》(42)

44.《太平经》(43)

45.《太平经》(44)

46.《太平经》(45)

47.《太平经》 附录

八字精批八字合婚流年2024姻缘分析

不知命的人,总是身不由已,升势起运的方法就在你的八字命盘里。

婚前担心婚运不佳,婚后一直家运不旺,八字婚书,既能合婚,亦可调运。

2024甲辰龙年,九火运来临,精准详批运势机遇,助你收获爱情、事业高升、财富暴涨:

你的正缘是谁?何时出现?没有人知道。唯有八字会提示你上等婚缘的出现。

未婚 已婚
下一篇:太平经(44)
上一篇:太平经(42)

相关推荐

《太平经》简介

太平经(1)

太平经(2)

太平经(3)

太平经(4)

太平经(5)

太平经(6)

太平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