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中国在隋代出现了刻板(又称“雕版”)印刷术。毕昇(?一约1051年),本是一个刻板工匠。一次,因刻错了一个字正在着急之际,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将刻坏的字挖掉,另用一个小方木块刻一个正确的字安置其处。经印刷,与一般刻板无异。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中国在隋代出现了刻板(又称“雕版”)印刷术。到了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昇(?一约1051年),本是一个刻板工匠。一次,因刻错了一个字正在着急之际,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将刻坏的字挖掉,另用一个小方木块刻一个正确的字安置其处。经印刷,与一般刻板无异。他受此启发,以后就用胶泥刻字,一个字一块,再经过用火烧结,便成了活字。再在装有铁格的铁板上敷一层用纸灰、松脂和蜡组成的粘胶剂,将活字按所需的次序排在上面,然后用火加热,用铁板压平字面,使活字固定在铁板上,冷却后再用雕版印刷的方法进行印刷。用过后再用火加热,便可把活字拆下来了。到元代,东平人王桢(字伯善),在毕昇泥活字的基础上,改用木刻活字。到了明代末期,元锡人华燧(字文辉),他又用铜、铅做活字,从而成了此后几百年铅字排版的先行者,早于世界其他国家。虽然如此,活字印刷业的祖师爷仍然是毕昇。 印刷故事 毕升将细腻的胶泥制成小型方块,一个个刻上凸面反手字,用火烧硬,按照韵母分别放在木格子里。然后在一块铁板上铺上粘合剂(松香、蜡和纸灰),按照字句段落将一个个字印依次排放,再在四周围上铁框,用火加热。待粘合剂稍微冷却时,用平板把版面压平,完全冷却后就可以印了。印完后,把印版用火一烘,粘合剂熔化,拆下一个个活字,留着下次排版再用。师弟们禁不住啧啧赞叹!一位小师弟说:“《大藏经》5000多卷,雕了13万块木板,一间屋子都装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师兄的办法,几个月就能完成。师兄,你是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的?”“是我的两个儿子教我的!”毕升说。“你儿子?怎么可能呢?他们只会‘过家家’。“你说对了!就靠这‘过家家’。”毕升笑着说,“去年清明前,我带着妻儿回乡祭祖。有一天,两个儿子玩过家家,用泥做成了锅、碗、桌、椅、猪、人,随心所欲地排来排去。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当时我就想,我何不也来玩过家家:用泥刻成单字印章,不就可以随意排列,排成文章吗?哈哈!这不是儿子教我的吗?”师兄弟们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但是这过家家,谁家孩子都玩过,师兄们都看过,为什么偏偏只有你发明了活字印刷呢?”还是那位小师弟问道。好一会,师傅开了口:“在你们师兄弟中,毕升最有心。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方法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哦——!”师兄弟们茅塞顿开。 标签:民俗文化,行业祖师,活字印刷,毕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