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真道教流传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李道谦是一位有过多方面贡献的高道。他对全真道教早期历史资料的辑录整理,对全真道教义、教理的传授,对教内事务的管理,对全真道与当时社会中官民关系的协调,对道教宫观的修葺兴建,乃至对教外的社会公益事业,均做出了使教内教外人士敬仰的业绩。笔者在研究全真道教历史时,对李道谦的生平事迹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讨,拟以此从一个侧面反映全真道教在元代的活动情况,同时通过对这位道教先贤业绩的记述启迪后人。
李道谦 (1219—1296) 字和甫,金、元时汴梁 ( 今河南开封市 ) 人。其父亲李师孟为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但不喜仕途而隐居民间,金朝末年战乱饥荒时,曾出资赈济穷人,以人品高尚为乡里人敬重,母亲游氏亦支持丈夫的慈行善事。李道谦 7 岁时,即以六经童子被举荐于礼部应神童试。金哀宗天兴二年 (1233) 因不堪战乱及世俗事务纷扰而出家,勤奋研习道教经典及丹道秘诀,颇得其中精奥。蒙古乃真马皇后称制元年 (1242) 西游到陕西,拜全真道祖庭重阳宫住持通玄广德洞真真人于志道 ( 善庆 ) 为师。于志道以其为道门贤才而器重,倾自己所学传授李道谦。四年后李道谦随于志道在陕甘弘扬全真道。蒙古海迷失皇后称制二年 (1250) 于志道羽化,李道谦不负师教,依旧十分勤勉地弘道。翌年,全真道掌门真常真人李志常以李道谦代理重阳宫提点。蒙古蒙哥汗二年 (1252) 春,李志常奉宪宗之命赴重阳宫设醮祭祀并规划营建道观诸事,委派李道谦负责具体操办,李道谦办理得周全妥当,深为道众佩服。蒙古蒙哥汗八年 (1258) ,任京兆路道录,蒙古至元二年 (1265) 升任京兆道门提点,至元九年 (1272) 赴京师任诸路道教提举,不久辞职返回陕西。至元十四年 (1277) 任陕西五路西蜀四川道教提点兼领重阳宫事。至元二十五年 (1288) 永昌王遣使以师礼拜谒。至元三十一年 (1294) 元成宗即位,封李道谦为玄明文靖天乐真人,赐号崇玄大师。贞元二年(1296) 六月羽化。据道教典籍记载,李道谦羽化之后,“公私闻之,咸来吊祭,无不尽哀。葬之日,会者数万人”①,足见其在当时影响之大。李道谦生前著作甚丰,据《玄明文靖天乐真人李公道行铭并序》记载,有《祖庭内传》 ( 即《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 三卷,《七真人年谱》( 即《七真年谱》 ) 一卷,《终南山记》三十卷,《仙源录》六卷 ( 即《甘水仙源录》,后收入《道藏》为十卷 ) ,《简溪笔录》十卷,诗文五卷。
李道谦对全真道教的弘扬与发展最突出的贡献,是他对全真道教史料的辑录整理和对早期全真道教历史的研究撰写。
在全真道教的发展历史上,李道谦是第一位系统辑录全真道史料并进行研究撰写全真道早期历史的高道,《道藏》中收录的《甘水仙源录》、《七真年谱》、《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均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据《玄明文靖天乐真人李公道行铭并序》记载,李道谦从在重阳宫任教职以后,“公行方见异闻胜迹,仙圣韶举,必详录之为成书,以开示后学为己任。”可见,他收集这些史料时,不仅仅是出于个人的爱好,而是站在弘扬全真道教,开示后学的高度来进行这一很有意义的工作的。在《甘水仙源录序》中,李道谦回顾自己辑录整理这些全真道早期史料的经过时写道,他入陕以后,在长达五十余年的岁月中,因教务事宜,见到过许多镌刻着记载全真道教宫观兴建、道教活动和全真道高道事迹的碑石,“既经所见,随即记录”,集少成多,终于编成《甘水仙源录》一书,刊刻以传之后世。在同一篇序文中,他还语重心长地写道 : “如他日嗣有所得,继之斯后,庶使向上诸师仙功道行不离几席之上,得以观览者焉,亦可谓玄教盛事之一端也。”②从上述记载可以清楚地看出,李道谦完成这些著述和史料的辑录整理,历时长达五十余年 ; 他期望这一事业后继有人,并以进行这项事业为道教中的大事。李道谦不仅有远见卓识,而且勤勉地身体力行,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甘水仙源录》是有关全真道教早期历史资料最丰富的碑文集。其所以取书名为《甘水仙源录》,甘水者,取意重阳祖师在终南山下甘河镇得遇高道点化,饮神水,受真诀,从此出家修道 ; 仙源者,意在使后学从其中的诗文记载得知全真道的创教渊源。此书编辑完成于元朝至元二十五年 (1288) ,其中包括 : 蒙古至元元年 (1264) 元世祖忽必烈敕赠王重阳为真君及马丹阳等“全真七子”为真人的诏书 1 篇,全真道高道及居士生平事迹碑文 53 篇,道观兴建及活动情况的碑文 17 篇,祭文 2 篇,赞 7 篇,序 ( 引 ) 文 4 篇,跋、后序各 1 篇,诗 27 首。上述诗文中,李道谦撰文 5 篇,写诗 1 首。文为 : 《甘水仙源录序》、《终南山全阳真人周尊师道行碑》、《终南山圆明真人李炼师 ( 志源 ) 道行碑》、《终南山楼观宗各宫同尘真人李尊师( 志柔 ) 道行碑》、《史讲师 ( 洞玄 ) 道行录后跋文》 ; 诗为《题甘河遇仙宫》。
对于《甘水仙源录》的价值,陈垣先生曾给以很高的评价,他在《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一书中指出,宋朝杜大 鉴于碑石史料不易传世,编纂了名臣碑传《琬琰集》,为学者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甘水仙源录》则可谓全真道教的《琬琰集》,但它又与杜大 所编《琬琰集》不同,杜编所收碑文大多采录于诸家文集,而《甘水仙源录》的史料则大多直接来自碑石拓片。因此,从保存史料的意义上看,《甘水仙源录》就更为难得和珍贵。 陈垣先生在该书中还写道 : “吾纂《道家金石略》,即仿其体。”( 指《甘水仙源录》的史料取材方法——引者 ) ③陈垣先生还非常谦逊的指出,《甘水仙源录》的选录标准,比自己更为精当。上述记载,一方面反映了作为著名历史学家的陈垣先生治学十分严谨,同时也可以看出,《甘水仙源录》的编纂与刊印的确对陈垣先生编纂《道家金石略》起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七真年谱》和《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是李道谦编纂的另外两部有关全真道教早期史迹的著述。《七真年谱》记述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 王重阳降生至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 丘处机羽化,其间 116 年间全真道教祖王重阳及“全真七子”马丹阳、谭处端、王处一、丘处机、刘处玄、郝大通、孙不二的主要弘道事迹,其资料主要来自入谱高道的文集及诸家的著述传记,如各家记载不同时,则以诸高道的文集为准,“盖文集记录之真,传记所未详也。”④《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公上、中、下三卷,记述与王重阳同在终南山下户县刘蒋村结茅修道的和玉蟾 ( 德瑾 ) 、李灵阳及其他全真道早期 35 位高道简传,传主为 : 刘通微、史处厚、严处常、姚 、曹 、来灵玉、雷大通、刘真一、李大乘、赵九渊、苏铉、于通清、赵悟玄、段明源、柳开悟、任守一、杨明真、周全道、乔潜道、李冲道、赵九古、陶彦明、王志达、薛知微、陈知命、宋明一、吕道安、毕知常、尹志平、李志常、于志道、宋德方、綦志远、李志远、高道宽。这些高道的传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后人了解和研究全真道早期历史必读的典籍。
除上述著述外,李道谦还撰写了《通微真人蒲察尊师 ( 道渊 ) 传》⑤、《终南山宗圣宫石公( 志坚 ) 道行记》,⑥《楼观大宗圣宫重修说经台记》、⑦《全真第五代宗师长春真人内传》⑧,这些碑文亦从不同的侧面记述了全真道教早期的活动和发展的历史。
全真道教在元代非常兴盛,原因是多方面的。李道谦与当时有声望的官员与著名学者交往,请他们署名撰写了记载全真道活动的碑文,借助这些人的社会影响以更好地弘扬全真道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些碑文中,大多由李道谦写出初稿,然后由有声望的官员或著名学者增删后署名 ; 有的碑文则由李道谦出面请名人撰写。其中由李道谦先写出初稿者如 : 安西王府文学姚隧署名撰写之《洞观普济圆明真人 高君 ( 道宽 ) 道行碑》⑨,安西王府记室参军薛友谅署名撰写之《栖云王真人 ( 志谨 ) 开涝水记》⑩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副使魏初署名撰写之《重修磻溪成道宫记》 ⑾、翰林待制知制诰兼修国史李谦署名撰写之《弘玄真人赵公 ( 悟玄 ) 道行碑》⑿ 、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副使姚隧( 至元十七年起任此职 ) 署名撰写之《有元重修玉清万寿宫碑铭并序》⒀。至元二十四年(1287) ,李道谦因“全真七子”中唯独王处一当时无碑传,遂与高道贺志冲、李志真联名请时任翰林直学上奉政大夫之职的姚燧 ( 至元二十四年姚任此职 ) 署名撰写《玉阳体玄广度真人王宗师道碑》⒁。李道谦的多方努力,的确收到良好的效果。在上述诸碑文中,以姚燧署名者最多,那么,姚燧为何许人也 ? 有必要简要予以介绍。
姚燧在元朝不仅是一位名臣,而且是一位品格和节操高尚的著名学者。《元史·姚燧传》中写道 : “当时孝子顺孙,欲发挥其先德,必得燧文,始可传信 ; 其不得者,每为愧耻。故三十年间,国朝名臣世勋,显其盛德,皆燧所书。每来谒文,必其行业可嘉,然后许可,辞无溢美。”⒂由此可见,李道谦借重姚燧的文名以弘扬全真道教,既说明了他有远见卓越识,选人得当,同时也说明李道谦当时在教内教外亦很有声望,使姚燧这样持论严谨的学者也深为敬重。
李道谦还是一位很有造诣的书法家,篆、隶、楷书均佳。在《道家金石略》所收录和记载的碑文中,《太清宫圣旨碑》、《全真教祖碑》、《题老君庵诗刻》、《跋高 古文道德经》均为李道谦书丹,《全真第五代宗师长春真人内传》为李道谦题额。时人王 州评价李道谦书法时指出,他的书法“遒伟有法,询不虚也”⒃。
李道谦在培养道教人才方面亦颇有建树,孙德彧十余岁出家后拜李道谦为师,李对其精心栽培,“授易、老奥义” ⒄ ,后来孙德彧成为全真教中著名的高道,元仁宗时受封为神仙演道大宗师、玄门掌教辅道体仁文粹真人,为全真道掌教。
对道教宫观的兴建与维修,李道谦亦倾注了心血,楼观台的下院玉华观在他的指导下得以兴建⒅,于志道曾居住的筠溪道院因他继住而得以维修⒆。此外,对其它名胜古迹及文化设施的修建,他也尽力赞助,岐山周公庙因年久失修而倒塌损坏,李道谦安排筹划,使其翻修一新。长安城中新修孔子庙堂,李道谦承担了近一半的修建经费。他的上述事迹博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赞扬,“无贵贱长幼,识与不识,闻者贤之。” ⒇
尤其使教内外人士敬佩的是,尽管李道谦声誉甚高,他对自己却律己甚严,终生学而不倦。“公纯诚清粹,负气正大,虽为道者师,不眩以诞,不扰以纷,不妄语笑,平居澹然,人英测其津 。终身未尝废书不观,经史百家,靡不周览。晨起日课,取《道德经》、《周易》恪诵一通,盛寒暑弗辍。重阳为宫,四方都会,园田殖产,收入不少,而自奉菲俭,不减寒素。问学必践履,许予必公是,疏财尚义,一钱须内之宫努,掌者敬事,亦不敢肆私见欺。”(21)这一段记载,真实而生动地说明了李道谦受到各方敬重的原因。
李道谦生平著作甚丰,但失传者颇多,如《终南山记》三十卷、《筠溪笔录》十卷及诗文五卷均失传。诗只有极少量流传,《全金元词》虽载其词 20 首,但编后按语写道 : “宋元间道士姓李者颇多,以上词未署名字,不知李真人确为谁,姑作道谦。” (22)以此观之,这些词是否确实为李道谦所填,尚有待进一步考订。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李道谦对全真道教弘扬和发展中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对全真教史的辑录研究和编写,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 陈垣先生指出, 陈友珊先生撰写《长春道教源流》一书时,因明朝以后史料缺乏而几不成章,“深慨于道谦以后,无人继述也。”(23)留这一论述深刻地说明了李道谦在全真道历史上的地位。
注 :
①⒇(21) 宋渤:《玄明文靖天乐真人李公道行铭并序》,载陈垣编纂《道家金石略》第 714 页,文物出版社 1988年 6 月第 1 版。
②李道谦 : 《甘水仙源录序》,胡道静、陈莲笙、陈耀庭选辑《道藏要辑选刊》 ( 六 ) 第 693 页,上海占籍出版社 1989年 6 月第 1 版。
③(23)陈垣 : 《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第 30—32 页,中华书局出版, 1962 年 7 月新一版。
④⑤⑥《七真年谱》,载处同②第 667 页,
⑦⑧⑨⑩⑾⑿⒀⒁⒃⒄《道家金石略》第 626 页,第 637页,第 642 页,第 634 页,第 619 页,第 620 页,第 629 页,第 701 页,第 722 页,第 718页,第 454 页,第 788 页 。
⒂《元史》卷 174 ,中华书局标点本, 1976 午 4 月第 1版。
⒅ 王守道 : 《 玉华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724 页。
⒆《筠溪道院记》,《道家金石略》第 610 页。
(22)唐圭璋编 : 《全金元词》(下)第 1250页,中华书局1979 年 10 月第 l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