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游辑注]
光武十王传
三五五 二郡二十九县,租入倍诸王也〔一〕。(汪)──范书宗室四王三侯传注
〔一〕 此东海王疆传之文。疆以太子废为东海王。建武二十七年,始就国,光武以鲁益东海。汪辑将此引入北海靖王兴传,非。
三五六 沛献王辅性务严矜,有威,好经书,善说京氏易。(姚。汪。铃木)──初学记卷一0
三五七 东平宪王苍,少有孝友之质,弘雅恭敬。(铃木)──书钞卷七0
三五八 明帝诏曰:「东平王苍宽博有谋,可以託六尺之孤〔一〕。其以苍为骠骑将军。」是时天下无虞,苍以宜修礼乐,乃议定南北郊衣冠车服制度,及世祖庙乐。苍以懿亲辅政,尽心王室,每有议事,上未尝不见从,名称日重。(汪。铃木)──书钞卷六四
〔一〕 见论语泰伯篇,系曾子之语。正义曰:「谓可委託以幼少之君也,若周公、霍光也。」李贤曰:「六尺,谓年十五以下。」胡三省以为出孔子之语,非。
三五九 苍为骠骑将军,置长史员三十人〔一〕,位在三公上,辟当世名士,虚己礼之。(汪。铃木)──书钞卷六四
〔一〕 范书本传作「四十人」,陈、俞本皆然。且「员」均作「掾史」。孔本恐误。
三六0 早巾〔一〕。(汪)──范书本传注
〔一〕 范书本传作「帛巾」,系苍生母光烈皇后生前所用,明帝赐苍以作纪念。早,黑缯也。说见广韵。
三六一 东平王苍到国,病,诏遣太医丞将高手医视病。(姚。汪。铃木)──初学记卷二0
三六二 孝王京性孝恭〔一〕,好谦让,好经学,数上诗赋颂德(姚。汪)──书钞卷七0
〔一〕 京,琅邪王也。
朱穆传
三六三 穆举高第,拜侍御史。桓帝临辟雍,行礼毕,公卿出,虎贲置弓阶上,公卿下阶皆避弓。穆过,呵虎贲曰:「执天子器,何故投于地!」虎贲怖,即摄弓。穆核奏虎贲抵罪。公卿皆惭,曰:「朱御史可谓临事不惑者也。」(姚。汪。铃木)──范书本传注
乐恢传
三六四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父为县吏,得罪,令收将杀之。恢时年十一,常于府寺门昼夜号泣。令闻之,即解出父。(汪)──御览卷三八四
三六五 乐恢除守阳令〔一〕,在职刚直,守清者也。(姚。汪)──书钞卷七八
〔一〕 天游按:范书无恢任县令事,且汉无守阳县,疑有讹。
何敞传
三六六 何敞字文高,太尉宋由辟为掾,待之以礼。司徒袁安〔亦〕敬重之〔一〕。敞在宰府謇谔,议论抗直,〔无所屈挠,京师惮之〕〔二〕。──书钞卷六八
〔一〕 据职官分纪卷五补。
〔二〕 同右。
邓彪传
三六七 其先楚人,邓况始居新野,子孙以农桑为业。(姚。汪)──范书本传注
三六八 邓彪字智伯,为太尉,乞骸骨,以二千石终身焉。──职官分纪卷四九
张禹传
三六九 张禹拜扬州刺史,当济江行部,〔中〕土人皆以江有子婿之神〔一〕,难于济涉。禹厉声云:「子婿若其有灵,知吾志在理察枉讼,岂危我哉!」令鼓楫而过。历行部邑,吏民希见〔使〕者〔二〕,人怀喜悦。(姚。汪)──类聚卷六 ○ 御览卷六0 书钞卷三六 事类赋注卷六
〔一〕 据御览卷六○补。
〔二〕 据范书本传补。
三七○ 张禹字伯达,迁太傅。朝夕进食,朝见特赞,与三公绝席〔一〕。(姚。汪)──书钞卷五二 ○ 纬略卷五 晏公类要卷一四
〔一〕 晏公类要卷一四末作「后汉世,周、毕之任特讚,与三公九卿绝席」。所增之文,当出自晏公手笔。
徐防传
三七一 徐防为尚书郎〔一〕,性惟周密畏慎,在台阁典职十年,奏事三世〔二〕,未尝有过。(姚。汪)─初学记卷一一 ○ 御览卷二一五
〔一〕 「防」原误作「昉」,据御览卷二一五迳正。
〔二〕 范书本传作「奉事二帝」,即明、章二帝。按和帝时,防迁司隶校尉,又出为魏郡太守,复历任少府、大司农、司空、司徒,不曾再在台阁为郎。据此则续书之「三」当系「二」之讹。
胡广传
三七二 刚〔一〕,辟大司徒马宫掾。值莽居摄,刚即解其衣冠,悬府门而去。(姚。汪)──书钞卷六八
〔一〕 乃胡广六世祖
三七三 胡〔广,字〕伯始〔一〕,举孝廉,试为天下第一。(姚。汪)──书钞卷六0 ○ 初学记卷一一 御览卷二一五
〔一〕 据初学记卷一一补。
三七四 故事:孝廉高第,三公尚书辄优之,特劳来其举将。于是公府下诏书劳来雄焉〔一〕。(姚。汪)──范书本传注
〔一〕 雄,南郡太守法雄也。
三七五 旬日拜尚书郎〔一〕,恪勤职事,所掌辨护〔二〕,兼莅两曹,转左丞(相)〔三〕。(姚。汪)──书钞卷六0 ○ 范书本传注 初学记卷一一 御览卷二一五
〔一〕 御览卷二一五亦作「旬日」,然袁纪及范书本传又均作「旬月」,又初学记卷一一、翰苑新书前集卷四、事文类聚新集卷十皆然,书钞作「旬日」恐误。
〔二〕 「护」原误作「让」,据范书本传注迳改。
〔三〕 据初学记卷一一删。
袁安传孙彭 彭弟汤 汤子成 逢 愧 玄孙 忠子祕
三七六 安字邵公,质性清严,不交异类。为功曹〔一〕,奉檄记谒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距而不受。(姚。汪)──书钞卷三七
〔一〕 时安任汝阳县功曹。
三七七 袁安为河南尹,〔在职〕十馀年〔一〕,政令公平,未尝以臧罪鞠人。吏民皆人人自励,大小从化。〔京师肃然,名重朝廷〕〔二〕。(汪)──书钞卷七六(四)○ 又卷三六
〔一〕 据书钞卷三六补。
〔二〕 同右。又书钞卷七六有一引末句作「朝廷敬重之也」。
三七八 安奏司隶郑据、河南尹蔡嵩〔一〕。(姚。汪)──范书本传注
〔一〕 以郑、蔡二氏阿附窦氏,无尽节之义而上奏弹核。然书奏不报。
三七九 袁彭字伯楚,祖父安。历广汉、南阳太守。顺帝初,为光禄勳。行至清,为吏麤袍粝食,终于议郎。(汪)──御览卷四二五 ○ 又卷六九三
三八0 袁(安)〔汤〕字(召公)〔仲河〕〔一〕。桓帝初,〔为司空〕〔二〕,迁太尉。有子逢、成、愧。〔逢〕字周阳〔三〕,灵帝时为司空。愧字〔次〕阳〔四〕,亦至司徒、太傅,封都乡侯,四叶五公〔五〕。(姚。汪)──御览卷四七0 ○ 初学记卷一八
〔一〕 据范书本传改。初学记卷一八作「安于桓帝初迁太尉」,御览因之。天游按:袁安于章帝时历任司空、司徒,和帝永元四年终于司徒任,岂能于桓帝时出任太尉!汪辑据御览所引条,因而不改,复妄增「彭弟阳字仲和,累迁司徒」;又引初学记卷一八,改「太尉」为「太师」,甚谬。
〔二〕 据范书本传补。
〔三〕 同右。
〔四〕 同右。
〔五〕 除袁安、袁汤、袁逢、袁愧外,安子敞字叔平,和帝时曾位至司空,故曰「四叶五公」。
三八一 袁逢为三老,赐玉杖。(姚。汪)──类聚卷八三
三八二 袁忠子祕〔一〕,为郡门下议生。黄巾起,祕从太守赵谦击之,军败,祕与功曹封观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于阵,谦以得〔免〕〔二〕。诏复祕等门闾,号曰「七贤」。(汪)──御览卷四二0
〔一〕 忠,袁安之玄孙。
〔二〕 据汪辑补。
张酺传曾孙济
三八三 永平九年,诏书为四姓小侯开学〔一〕,置五经师。张酺以经选,授于南宫。除广平王郎。每朝会,辄讲上前,音动左右,论难应对,常合上意。久之,赐车马衣被,擢为郎中。──书钞卷一三九
〔一〕 四姓小侯,指外戚樊、郭、阴、马四姓之子弟,故号小侯。
三八四 张济为河南尹〔一〕。中常侍段珪奴乘犊车于道,济即收捕,枭首悬尸珪门也。(汪)──御览卷六四六
〔一〕 「尹」原误作「令」,迳改。
郭躬传
三八五 郭躬字仲孙,颍川人。辟公府,以明法律,特预朝议。时有兄弟共以绳绞杀人,各持一端,辜不可分。中常侍孙章传诏命:兄不教导弟,报兄重,弟减死。章误言两报。重狱已断,尚书奏矫制当斩。上问躬,躬曰:「当罚金。」上曰:「矫〔诏〕杀人〔一〕,如何罚金?」躬曰:「法令有故有误〔二〕,章不故,指传命误即报重,是故为无所放也。『周道如砥,其直如矢』〔三〕。君子不逆诈,〔四〕王法大刑〔五〕,不可委曲生意。」上曰:「善。」(汪)──御览卷六四0
〔一〕 据汪辑补。
〔二〕 晋书刑法志曰:「其知而死之,谓之故。不意误犯,谓之过失。」按过失即误。
〔三〕 见诗小雅大东。郑笺曰:「如砥,贡赋平均也。如矢,赏罚不偏也。」
〔四〕 论语宪问:「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五〕 范书本传「大」作「天」,是。
班超传
三八六 「久弄笔研乎?」〔一〕(汪)──范书本传注
〔一〕 范书本传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华峤书作「久事笔耕乎」,谢承书作「久事笔砚乎」。四载文意同而遣辞略异耳。
三八七 騩马〔一〕。(汪)──范书本传注
〔一〕 时超至于阗,于阗王礼仪甚疏,巫诈言神怒,欲取超之马以祠之。范书本传作「騧马」。华峤书同续书。说文卷九曰:「騩,马浅黑色。」又曰:「騧,黄马黑喙。」
三八八 求得故王兄子榆勒立之,更名曰忠。(汪)──范书本传注
三八九 损中〔一〕。(汪)──范书本传注
〔一〕 疏勒王忠反,说康居王借兵,还据损中,欲袭超取疏勒。东观诸史唯东观记作「顿中」,未知孰是。
应奉传子劭
三九0 应奉字世叔,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历,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一〕。(汪)──御览卷三八四 ○ 纬略卷七
〔一〕 纬略卷七「五行」作「数行」。
三九一 仲援〔一〕。(姚。汪)──范书本传注
〔一〕 参见谢承书应劭传注。
三九二 劭又著中汉辑叙、汉官仪及礼仪故事,凡十一种,百三十六卷。朝廷制度,百官仪式,所以不亡者,由劭记之。官至泰山太守。劭弟珣,字季瑜,司空掾,即瑒之父〔一〕。(姚。汪)──魏志王粲传注
〔一〕 疑「即瑒之父」四字系裴松之所加,非续书原文。
孝明八王传
三九三 王悝谋不道〔一〕,有诏削四县。悝,伉之曾孙〔二〕。──书钞卷七0
〔一〕 按孔本标目作「贬食一县」,与引文异。陈、俞本改注范书。
〔二〕 按千乘王伉之孙鸿,质帝立,改封勃海王。无子,梁太后复立桓帝弟蠡吾侯悝为勃海王,奉鸿祀,故曰伉之曾孙。
三九四 坐轻慢不孝〔一〕。(汪)──范书安帝纪注
〔一〕 乃指乐城王苌坐此罪贬为临湖侯。
李恂传
三九五 李恂字叔英,安定临泾人。太守李鸿请署功曹,未及到而州辟为从事。会鸿卒,恂不应州命,而送鸿丧还乡里。既葬,留起冢坟,治丧三年。(汪)──御览卷二六四
三九六 李恂字少英〔一〕,迁御史,持节使幽州,所过皆图写山川、屯田、聚落百馀卷,肃宗嘉之。(姚。汪)──书钞卷六二
〔一〕 范书本传作「叔英」,与上条御览引同,此作「少英」,恐误。
庞参传
三九七 庞参字仲达,河南缑氏人,官至太尉〔一〕。(姚。汪)──姚辑
〔一〕 出处俟攷。
桥玄传
三九八 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少治礼及严氏春秋。累迁尚书令。玄严明有才略,长于知人〔一〕。初魏武帝为诸生,未知名也,玄甚异之。(姚。汪)──世说识鉴注 ○ 魏志武帝纪注
〔一〕 魏志武帝纪注作「长于人物」。
三九九 桥玄为部从事。时陈相羊昌受取狼藉,玄到陈,案考昌,得其姦臧案。玄少为县功曹,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因伏地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案其姦。」景壮玄意,署而遣之。玄到,悉收昌宾客,具考臧罪。昌素为大将军梁冀所厚,冀为驰檄救之。景承旨召玄,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昌坐槛车徵。〔一〕(汪)──汪辑
〔一〕 汪辑注出书钞卷七三,非。疑其误引范书。
四00 桥玄为司空,转司徒。素与南阳太守陈球有隙,及在公位,而荐球为廷尉。(姚。汪)──类聚卷五三 ○ 御览卷六三 ○ 书钞卷三三
崔援传
四0一 崔援爱士,好宾客,盛修肴膳。──书钞卷三四
徐稚传李昙
四0二 陈蕃、胡广等上疏荐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治之所由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一〕、汝南袁闳〔二〕、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民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玄纁徵之。(汪)──御览卷六三0 ○ 初学记卷二0 书钞卷三三
〔一〕 「彭城」原误作「城阳」,据初学记卷二0迳改。
〔二〕 「闳」原误作「阆」,据汪辑迳改。
四0三 李昙字子云〔一〕。(汪)──汪辑
〔一〕 汪辑注出书钞,未详卷数。今按此引不见于书钞,出处俟考。
姜肱传
四0四 姜肱字伯淮,〔彭城广威人也〕〔一〕。兄弟三人皆以孝行著。肱年〔最〕长〔二〕,与二弟仲海、季江同被卧,甚相亲友。及长,各娶妻,兄弟相恋,不能相离,以继嗣当立,乃更往就室。学皆通五经,兼明星纬。(姚。汪)──御览卷五一五 ○ 类聚卷二一 初学记卷一七
〔一〕 据初学记卷一七补。
〔二〕 同右。
申屠蟠传
四0五 申屠蟠字子龙,父母卒〔一〕,〔孝毁过礼。服除〕〔二〕,蟠思慕,不饮酒食肉十馀年。〔每〕忌日哀戚〔三〕,辄三日不食。(姚。汪)──书钞卷九四 0 类聚卷二0 御览卷五六二
〔一〕 类聚卷二0作「九岁丧父」,与范书同。
〔二〕 据类聚卷二0补。
〔三〕 同右。
四0六 同县大女缑玉为从父报仇〔一〕,杀夫之从母兄李士。姑执玉以告吏〔二〕。(姚。汪)──范书本传注
〔一〕 范书本传作「为父报雠」。
〔二〕 时令欲论杀玉。蟠年十五,极谏之,玉遂得减死。
四0七 徵爽为司空,融为尚书,纪为侍中〔一〕。(姚。汪)──范书本传注
〔一〕 此引李贤曰出续汉志,误。时值中平六年,董卓行废立之事,公车徵荀爽、韩融、陈纪、申屠蟠,惟蟠不到。
杨震传子秉 孙赐 曾孙彪 玄孙修
四0八 教授二十馀年,州请召,数称病不就。少孤贫,独与母居,假地种殖,以给供养。诸生尝有助种蓝者,震辄拔更〔种〕〔一〕,以距其后,乡里称孝也。(姚。汪)──范书本传注 0 类聚卷八一
〔一〕 据类聚卷八一补。
四0九 鱓〔一〕。(汪)──范书本传注
〔一〕 时有冠雀衔三鱓鱼飞集讲堂前。范书本传作「鱣」,谢承书同续书。李贤曰:「『鱣』、『鱓』古字通也。鱣鱼长者不过三尺,黄地黑文,故都讲云『蛇鱓,卿大夫之服象也』。」
四一0 杨震为东莱太守,道经昌邑。初震为荆州,举茂才王密。密时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子知,我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姚。汪)──类聚卷八三 ○ 御览卷八0九 事类赋注卷九
四一一 杨震数切谏,为樊丰等所谮,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凡阳亭〔一〕,谓诸子门人曰:「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二〕裁足盖形,勿归塚次,勿设祭祠。」因饮酖而卒。(姚。汪)──御览卷五五一 ○ 书钞卷九二
〔一〕 书钞卷九二作「阳亭」,范书本传作「几阳亭」,而汲本、殿本范书作「夕阳亭」,袁纪作「沉亭」,东观记又作「都亭」,诸载各异,未悉孰是。
〔二〕 据书钞卷九二补。
四一二 杨震将葬,大鸟来止亭树,下地安行到柩前,正立低头泪出。众人更共摩抚抱持,终不惊骇。其鸟五色,高丈馀,两翼长二丈三尺,人莫知其名也〔一〕。(姚。汪)──御览卷九一四 ○ 范书本传注
〔一〕 本传注「其鸟」以下为谢承书之文,御览编者恐误将其抄入续书。
四一三 杨秉字叔节,为刺史、二千石,计日受俸,馀禄不入私门。故吏齎钱百万遗之,闭门不受,以廉清称。──书钞卷三八
四一四 杨秉字叔节,以尚书侍讲;蔡邕字伯谐,以侍中并为左中郎将。(汪)──御览卷二四一
四一五 杨赐以病罢,居无何,拜为太常,诏赐御〔府〕衣一袭。〔一〕(姚。汪)──书钞卷一二九 ○ 又卷一九
〔一〕 据书钞卷一九补。
四一六 杨彪字文先,博览众书〔一〕,有恭孝称。〔与诸郎著作东观〕〔二〕,〔位〕至司徒、太尉〔三〕。(汪)──书钞卷五0 ○ 御览卷二三四
〔一〕 御览卷二三四作「多识博闻」。汪辑注曰:「书钞五十七引作『博议多文』。」今按孔本卷五七引,乃班固事蹟,且文作「多议博文」。陈、俞本妄改作杨彪事,并删「字孟坚」三字。又翰苑新书前集卷五同孔本。汪注误。
〔二〕 据御览卷二三四补。
〔三〕 据翰苑新书前集卷一补。
四一七 彪代董卓为司空,又代黄琬为司徒。时袁术僭乱,操託彪与术婚姻,诬以欲图废置,奏收下狱,核以大逆。(姚。汪)──范书袁绍传注
四一八 彪见汉祚将终,自以累世为三公,耻为魏臣,遂称足挛,不复行。积十馀年,〔魏文〕帝即(王)位〔一〕,欲以为太尉,令近臣宣旨。彪辞曰:「尝以汉朝为三公,值世衰乱,不能立尺寸之益,若复为魏臣,于国之选,亦不为荣也。」帝不夺其意。黄初四年,〔魏文帝诏曰:「先王制几杖之赐,所以宾礼黄耇〔二〕,以彰旧德〔三〕。太尉杨彪,乃祖以来世著名绩,其赐公延年杖。延请之日便使杖之。」〕〔四〕〔又使著鹿皮冠〕〔五〕,诏拜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朝见位次三公,如孔光故事〔六〕。彪上章固让,帝不听,又为门施行马,致吏卒,以优崇之。年八十四,以六年薨。(姚。汪)──魏志文帝纪注 ○ 书钞卷五0 御览卷三七二 又卷七四三范书本传注 书钞卷一三三 (二) 御览卷七一0
〔一〕 据书钞卷五0删补。
〔二〕 仪礼士冠礼曰:「黄耇无疆,受天之庆。」郑注:「黄,黄髮也;耇,冻梨也。皆寿徵也。」
〔三〕 此四字据书钞卷一三三、御览卷七一0补入。
〔四〕 据范书本传注补。
〔五〕 据书钞卷五0补。
〔六〕 汉书孔光传载王太后诏曰:「赐太师灵寿杖,黄门令为太师省中坐置几,太师入省中用杖,赐餐十七物,然后归老于第,官属按职如故。」又元寿元年光徵诣公车,问日蚀事。书奏,帝悦,拜光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给事中,位次丞相。
四一九 人有白修与临淄侯曹植饮,醉共载,从司马门出,谤讪鄢陵侯章。太祖闻之,大怒,故遂收杀之。时年四十五矣。(汪)──范书本传注
章帝八王传
四二0 清河王小心恭孝,特见亲爱。后诸王就国,邓太后特诏清河国置中尉、内史〔一〕,赐乘〔舆〕〔二〕、上御物焉。(汪)──御览卷二四八
〔一〕 「特诏」二字原误倒,据汪辑迳正。
〔二〕 据范书本传补。清河王,孝王刘庆也。
四二一 河间孝王开,忠贞恭谨,聪敏畏慎。上以开小弟,特亲爱。(姚。汪)──书钞卷七0
四二二 起河间第。──书钞卷二一
张纲传
四二三 纲字文纪,少以三公子经明行修举孝廉〔一〕,不就。司徒辟,以高第为侍御史。汉安元年,拜光禄大夫。〔帝遣八使巡行风俗〕〔二〕,与侍中杜乔等八人同日受诏,持节分出,案行天下贪廉,墨绶有罪便收,刺史二千石以驿表闻,威惠清忠,名振郡国,号曰「八隽」〔三〕〔皆宿儒要位,唯纲年少官微〕〔四〕。是时大将军梁冀侵扰百姓,乔等七人皆奉命四出,〔各之所部〕〔五〕,唯纲独埋车轮于洛阳都亭不去〔六〕。〔或问之〕〔七〕,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八〕遂上书曰:「大将军梁冀、河南尹不疑,蒙外戚之援,荷国厚恩,以刍荛之姿,安居阿保,不能敷扬五教,翼赞日月,而专为封豕长蛇〔九〕,肆其贪饕,甘心好货,纵咨无厌,多树谄谀,以害忠良,诚天威所不赦,大辟所宜加也。谨条其无君之心十五事于左,皆忠臣之所切齿也。」书奏御,京师震悚。时冀妹为皇后,内宠方盛,冀兄弟权重于人主,顺帝虽知纲言不诬,然无心治冀,冀深恨纲〔一0〕。(姚。汪)──蜀志张翼传注 ○ 书钞卷六二 又卷一四一 初学记卷一二又卷二0 御览卷二二七 又卷七七五 类林杂说卷三
〔一〕 纲父张皓,顺帝时拜司空,忝任三公之位。
〔二〕 据书钞卷六二补。帝,顺帝也。
〔三〕 书钞卷六二作「八座」,书钞卷一四一作「八使」,初学记卷一二、御览卷二二七作「八彦」,唯御览卷七七五作「八俊」,与蜀志注同。范书周举传亦作「八俊」。
〔四〕 据书钞卷六二补。
〔五〕 同右。
〔六〕 参见谢承书张纲传注。
〔七〕 据御览卷七七五补。
〔八〕 汉书孙宝传载:宝任京兆尹,其所署东部督邮侯文曰:「豺狼横道,不宜复问狐狸。」纲言当本于此。
〔九〕 淮南子本经训曰:「尧之时,封豨、脩蛇为民害,乃使羿断脩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按封豨即封豕,野猪也。脩蛇即长蛇,刘安避其父讳而改。定公四年左传即作「封豕长蛇」。二者皆以喻贪暴者。
〔一0〕类林杂说卷二「汉安」误作「汉宣」,且下有「帝」字。「安问狐狸」下作「帝曰:『是谁?』曰:『是梁冀。』是日诛冀」,谬甚!
四二四 会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冀欲陷纲,乃讽尚书以纲为广陵太守,若不为婴所杀,则欲以法中之。前太守往,辄多请兵,及纲受拜,诏问当得兵马几何,纲对曰「无用兵马」,遂单车之官,径诣婴垒门,示以祸福。婴大惊惧,走欲闭门。纲又于门外罢遣吏兵,留所亲者十馀人,以书语其长老素为婴所信者,请与相见,问以本变,因示以诏恩,使还请婴。婴见纲意诚,即出见纲。纲延置上坐,问其疾苦,礼毕,乃谓之曰:「前后二千石多非其人,杜塞国恩,肆其私求。乡郡远〔一〕,天子不能朝夕闻也,故民人相聚以避害。二千石信有罪矣,为之者乃非义也。忠臣不欺君以自荣,孝子不损父以求福。天子圣仁,欲文德以来之〔二〕,故使太守来,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也。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发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宜深计其利害。」婴闻,泣曰:「荒裔愚人,数为二千石所侵枉,不堪其困,故遂相聚偷生。明府仁及草木,乃婴等更生之泽,但恐投兵之日,不免孥戮耳。」纲曰:「岂其然乎!要之以天地,誓之以日月。方当相显以爵位,何祸之有乎?」婴曰:「苟赦其罪,得全首领,以就农亩,则抱戴没齿,爵禄非所望也。」婴虽为大贼,起于狂暴,自以为必死,及得纲言,旷然开明,乃辞还营。明日,遂将所部万馀人,与妻子面缚诣纲降。纲悉释缚慰纳,谓婴曰:「卿诸人一旦解散,方垂盪然,当条名上之,必受封赏。」婴曰:「乞归故业,不愿以秽名污明时也。」纲以其至诚,乃各从其意,亲为安处居宅,子弟欲为吏者,随才任职,欲为民者,劝以农桑,田业并丰,南州晏然。论功,纲当封,为冀所遏绝,故不得侯。天子美其功,徵欲用之。婴等上书,乞留在郡二岁。建康元年,病卒官,时年三十六〔三〕。婴等三百馀人〔四〕,皆衰杖送纲丧至洛阳。葬讫,为起冢立祠,四时奉祭,思慕如丧考妣。天子追念不已,下诏褒扬,除一子为郎〔五〕。(姚。汪)──蜀志张翼传注 ○ 类林杂说卷三 书叙指南卷一八
〔一〕 汪辑改「乡」作「卿」。袁纪同续书。
〔二〕 书大禹谟曰:「帝乃诞敷文德。」孔传曰:「远人不服,大布文德以来之。」亦见论语季氏。
〔三〕 范书本传作「年四十六」,袁纪亦然,续书恐误。
〔四〕 范书本传作「五百馀人」,袁纪同续书。
〔五〕 纲子名续,除为郎。又以上二引,姚辑未注出处,汪辑不详所出,依姚本而补之以初学记、御览诸引,今并补正之。
王龚传
四二五 龚以中常侍张昉等弄国权,欲奏诛之。时龚宗亲有以杨震行事谏止之〔一〕。(汪)──汪辑
〔一〕 此引汪文台未注所由出,仅曰:「范书谓上书极言其状,与此异。」
四二六 王龚为太尉,在位恭慎自持,非公事不通州郡书记。其所辟命,皆海内之长者。(汪)──书钞卷五一 ○ 御览卷二0七
种暠传
四二七 种暠字景伯。顺帝时为侍御史,监护太子承光宫。中常侍高梵受敕迎太子,不赍诏书,以衣车载太子欲出。太子太傅(高襄)〔杜乔〕不知所以〔一〕,力不能止。开门临去,暠至,横剑当车,曰:「御史受诏,监护太子。太子,国之储副,天命所繫〔二〕。常侍来,无一尺诏书〔三〕,安知非挟奸邪?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梵不敢争。〔帝嘉其持重,称善良久〕〔四〕。(姚。汪)──初学记卷一二 ○ 书钞卷六二 御览卷二二七
〔一〕 据书钞卷六二以正。御览卷二二七误作「高褒」。袁纪、范书均作「杜乔」。
〔二〕 御览卷二二七作「人命所繫」,职官分纪卷一四、天中记卷三二均同。按范书亦作「人命」,而袁纪作「巨命」。疑「人」本作「民」,后人避唐太宗讳而改。御览引袁纪误「民」作「巨」,乃形近致讹。而初学记作「天」,则又系撰者误抄「人」为「天」也。
〔三〕 「一尺」书钞卷六二作「尺寸」,疑皆为「尺一」之讹。李贤曰:「尺一,谓板长尺一,以写诏书也。」陈蕃传「尺一选举」,阳球传「不得稽留尺一」,李云传「尺一拜用」,皆可为证。
〔四〕 据书钞卷六二补。
四二八 种暠为益州刺史,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其白狼、槃木诸国并贡,〔自〕前刺史卒后遂绝〔一〕。暠至,乃复向化。永昌太守铸黄金为文蛇,以献梁冀。暠纠发追捕,驰传上言。冀由是衔怒。(姚。汪)──类聚卷五0 ○ 御览卷二五六
〔一〕 据御览卷二五六补。
四二九 种暠字景伯,为梁州刺史,甚得百姓欢心。欲迁,吏民诣阙请留。太后歎曰:「未闻刺史得人民心如此!」复留一年。(姚。汪)──书钞卷七二
四三0 种暠为益州刺史〔一〕,迁汉阳太守,吏民五夷,男女号泣。(姚。汪)──书钞卷三五
〔一〕 「益」当系「梁」之误。
陈球传
四三一 陈球迁繁阳令,清高不动。(汪)──书钞卷七八
刘陶传
四三二 刘(騊)〔陶〕为(溳)〔浈〕阳长〔一〕,政化大行,道不拾遗。以病去官,童谣歌曰:「悒然不乐,思我刘君。何时复来,安此下民。」(姚。汪)──类聚卷五0 ○ 御览卷二六七
〔一〕 据袁纪、范书改「騊」作「陶」。御览卷二六七作「騊駼」,更谬。又据御览改「溳」作「浈」。然范书本传作「顺阳」,谢承书作「枞阳」,三载各异,未知孰是。
虞诩传
四三三 虞诩字升卿,陈留幸人〔一〕。祖〔经〕为狱吏〔二〕,尝傚于公之治狱〔三〕。及诩生,经曰:「吾虽不及于公子孙至丞相,冀得为九卿。」故字诩曰升卿。至尚书令。(汪)──御览卷六四三
〔一〕 范书本传作「陈国武平人」。今按陈国即汉故淮阳郡,章和二年改作陈国。幸,旧属淮阳,后入陈留郡。二县虽曾同郡,而相距较远。李贤曰:「郦元水经注云武平城西南七里有汉尚书令虞诩碑,题云『君讳诩,字定安,虞仲之后』。定安盖诩之别字也。」据此恐当以范书为是。又「升」误「叔」,迳改,下同。
〔二〕 据范书本传及下文补。
〔三〕 于公,西汉名狱吏,史称「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后其子于定国于宣帝时代黄霸为丞相。
四三四 虞诩从弟孙客长沙,诩迎与俱渡江水,孙堕船,诩投水中救之,一浮一没,遇沙得皆不死。(姚。汪)──书钞卷一五九
四三五 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乃使虞诩为朝歌长。故旧皆弔诩曰:「得朝歌何衰!」诩笑曰:「难者不避,易者不从〔一〕,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始到,谒河内太守马稜。稜勉之曰:「儒者谋谟庙堂,反在朝歌耶?」诩曰:「初除之日,大夫皆弔。」及到官,设令三科以募求壮士,自掾史以下,各举所知,其攻劫者为上,而不事家业者为下〔二〕,收得百馀人。诩为之飨会,悉贷其罪,使入贼中,诱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遂杀贼百人。又潜遣贫民得缝者,佣作贼衣,以绦缕缝其裾为识〔三〕。有出市买者,吏辄禽之。由是骇散,咸称神明。(姚。汪)──御览卷四四九 ○ 书钞卷七八(2)类聚卷五0 御览卷二六六 范书本传注
〔一〕 原作「志不求易,事不避难」,乃御览编者妄据范书本传改易所致。今据书钞卷七八、类聚卷五0、御览卷二六六迳改。
〔二〕 范书本传此句上有「伤人偷盗者次,带丧服」十字,疑此引有脱文。
〔三〕 「绦缕」本作「采綖」「裾」本作「裙」,皆据范书本传注迳改。又范书本传「识」作「帜」。
四三六 迁武都太守。及还,羌率数千遮诩于陈仓。诩即停军不进,而上书请兵,须到当发。羌闻之,乃分钞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行百馀里。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曰:『日行不可过三十里,〔以戒不虞〕。〔一〕』而今日行二百〔里〕〔二〕,何也?」诩曰:「虏众多,吾兵少,徐则易为所及,速则彼不测。虏见灶增,必谓郡兵来迎。〔众〕行速〔三〕,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疆,势有不同故也。」(姚。汪)──御览卷四四九 0 类聚卷八0
〔一〕 据类聚卷八0补。李贤曰:「前书王吉上疏曰:『古者师行三十里,吉行五十里。』」
〔二〕 据类聚卷八0补。
〔三〕 同右。
四三七 虞诩为武都太守。虏来攻城,诩出战,敕曰:「吾言强弩射之,小弩发。言小弩射之,强弩发。」于是小弩先发,虏以为弩力极,即解弛。〔诩〕使强弩二十张共唯一人而射之〔一〕,三发而三中,虏众溃。(汪)──书钞卷一二五 ○ 御览卷三四八
〔一〕 据汪辑补。
四三八 下辩东三十馀里有峡,中当泉水,生大石〔一〕,障塞水流,每至春夏,辄〔愤〕溢,没秋稼〔二〕,坏败营郭。诩乃使人烧石,以水灌之〔三〕,石皆坼裂〔四〕,因镌去石,遂无犯溺之患。〔五〕(姚。汪)──范书本传注 ○ 水经注卷二漾水注0 类聚卷六 御览卷五三
〔一〕 水经注卷二0作「峡中白水生大石」,御览卷五三亦然。按「白水」系「泉」之误。
〔二〕 据水经注卷二0、类聚卷六补。
〔三〕 水经注卷二0「水」作「醯」,御览卷五三作「醋」。正字通曰:「醋,醯别名也。」醯,音希。
〔四〕 水经注卷二0「坼」作「碎」,类聚卷六作「罅」,御览卷五三作「淬」,其意一也。
〔五〕 他三引「患」皆作「害」。
四三九 诩始到〔郡〕〔一〕,穀石千〔二〕,盐石八千,见户万三千。视事三岁,米石八十,盐石四百,流人还归,郡户数万,人足家给,一郡无事。(姚。汪)──范书本传注 ○ 书钞卷一四六 御览卷八六五
〔一〕 据书钞卷一四六补。郡,武都郡。
〔二〕 御览卷八六五「千」下有「五百」二字。
傅燮传
四四0 燮军斩贼三帅卜已、张伯、梁仲宁等,功高为封首。(姚。汪)──范书本传注
盖勳传
四四一 曾祖父进,汉阳太守;祖父彪,大司农。(姚。汪)──范书本传注
四四二 中平元年,黄巾贼起,故武威太守酒泉黄隽被徵,失期。梁鹄欲奏诛隽,勳为言得免。隽以黄金二十斤谢勳,勳谓隽曰:「吾以子罪在八议〔一〕,故为子言,吾岂卖评哉!」终辞不受。(姚。汪)──范书本传注
〔一〕 周礼秋官小司寇曰:「以八辟丽邦法,附刑罚:一曰议亲之辟,二曰议故之辟,三曰议贤之辟,四曰议能之辟,五曰议功之辟,六曰议贵之辟,七曰议勤之辟,八曰议宾之辟。」孙诒让周礼正义曰:「盖凡入八议限者,轻罪则宥,重罪则改附轻比,仍有刑也。」
四四三 宋泉〔一〕。(姚。汪)──范书本传注
〔一〕 范书本传言凉州刺史左昌坐因军兴断盗数千万被徵,以扶风宋枭代之。汪文台按:范作「枭」非,作「泉」亦非,疑本作「鸢」,因音误作「渊」,又以庙讳作「泉」。
四四四 是时,汉阳叛人王国众十馀万,攻陈仓,三辅震动。勳领郡兵五千人,自请满万人,因表用处士扶风士孙瑞为鹰鹞都尉,桂阳魏杰为破敌都尉,京兆杜楷为威虏都尉,弘农杨儒为鸟击都尉,长陵第五隽为清寇都尉。凡五都尉,皆素有名,悉领属勳。每有密事,灵帝手诏问之。(姚。汪)──范书本传注
张衡传
四四五 张衡字平子,以才学通博称,文最高华,举孝廉,除尚书郎〔一〕。──职官分纪卷八
〔一〕 范书本传作「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后「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徵拜郎中」,与此异。按职官分纪卷八所引,文多怪谲,恐非续书之旧,录以备攷。
四四六 张衡〔字平子,以郎中迁太史令〕〔一〕。性精微,有巧艺,〔妙善玑衡之正纪,作浑天仪。复造候风〕地动仪〔二〕,以精铜铸〔成〕〔三〕。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酒〕樽〔四〕,其盖穹隆〔五〕,饰以篆文。〔樽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关发机〕。〔六〕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承之。其牙发机,皆隐在樽中,周密无际,如一体焉。〔如有〕地动〔七〕,〔樽则震〕〔八〕,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馀七首不发,〔寻其方面〕〔九〕,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验之以事〕〔一0〕,合契若神,观之莫不服其奇丽,自古所来未尝有也。(姚。汪)──御览卷七五二 ○ 又卷二三五 初学记卷五 书钞卷五五事类赋注卷六
〔一〕 据御览卷二三五及书钞卷五五补。
〔二〕 同右。其中「作」字据范书本传补。
〔三〕 据御览卷二三五补。
〔四〕 据初学记卷五、事类赋注卷六改。又御览卷二三五作「酒杯」。
〔五〕 御览卷二三五作「合盖隆起」,且在「八尺」句之下。
〔六〕 据初学记卷五、事类赋注卷六补。
〔七〕 据书钞卷五五及御览卷二三五补。
〔八〕 据御览卷二三五补。
〔九〕 据御览卷二三五补。
〔一0〕据书抄卷五五、御览卷二三五补。
四四七 「后人皮傅,无所容窜。」〔一〕(汪)──范书本传注
〔一〕 范书本传引张衡斥图纬虚妄疏曰:「且河洛、六艺,篇录已定,后人皮傅,无所容篡。」张衡集亦作「窜」。李贤曰:「篡」、「窜」,义亦通也。又李贤引扬雄方言曰:「秦晋言非其事谓之皮傅。」即牵强傅会之意也。
马融传
四四八 马融安帝时为大将军邓骘所召,拜校书郎中。在东观十年,穷览典籍,上广成颂〔一〕。(汪)──职官分纪卷一六
〔一〕 汪辑未注所出,且无前两句。
四四九 融为校书郎,又拜郎中〔一〕。(汪)──范书本传注
〔一〕 参见谢承书马融传注。
四五0 融对策于北宫端门。(汪)──范书本传注
蔡邕传
四五一 蔡伯谐,陈留幸人。通达有俊才,博学善属文,伎艺术数,无不精综。(姚。汪)──世说新语品藻注 ○ 史略卷二
四五二 蔡邕避难在吴,告人曰:「吾昔经会稽高迁亭,见屋椽竹从东间数第十六可以为籥。」取用,果有异声。(汪)──御览卷一八八 ○ 又卷一九四
四五三 董卓为司空,辟蔡邕,称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邕不得已,及到,署祭酒。(汪)──御览卷四六六
四五四 〔以侍中〕仕至左中郎将〔一〕。为王允所诛。(姚。汪)──世说新语品藻注 ○ 御览卷二四一
〔一〕 据御览卷二四一补。
左雄传
四五五 虞诩以左雄有忠公节,上疏荐之曰:「伏见议郎左雄,数上封事,至引陛下身遭危难以为警戒,实有王臣蹇蹇之节,周公谟成王之风〔一〕,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由是拜雄尚书。(姚。汪)──御览卷六三0 ○ 类聚卷五三 书钞卷三三
〔一〕 李贤曰:「谟,谋也。即尚书立政、无逸篇之类也。」
四五六 左雄字伯豪,为尚书,迁僕射,奏孝廉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广陵孝廉徐淑未满,对曰:「汉诏云『有如颜子者不限年』〔一〕,是故本乡以淑充选。」雄诘之曰:「昔者颜子闻一知十,孝廉闻一知几?」淑默然无以对也。──书钞卷七九
〔一〕 范书本传作「颜回、子奇」。
四五七 左雄奏徵海内名儒为博士,使公卿子弟为诸生,有志操者,加其俸禄。及汝南谢廉、河南赵建(章)〔一〕,年始十二,各能通经,雄并奏拜童子郎。于是负书来学,云集京师。(姚。汪)──范书臧洪传注 ○ 书钞卷五六
〔一〕 据书钞卷五六删。范书本传亦无「章」字。
周举传
四五八 周举字真先〔一〕,为并州刺史。太原一(部)〔郡〕,〔二〕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戒〔三〕,或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岁多死者〕〔四〕。举到,以吊书置子推庙,言盛冬灭火,残损人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五〕,使还温食。于是众人稍解,风俗颇革。(姚。汪)──书钞卷七二 ○ 类聚卷五0 御览卷二五六
〔一〕 书钞卷五六、初学记卷一二均作「宣光」,而东观记、袁纪、范书皆然。按姚辑作「贞先」,汪辑删而不录。孔广陶以为「贞」本作「真」,宋钞避仁宗讳。今录而存疑,或系周举别字亦未可知。
〔二〕 据范书本传改。
〔三〕 「龙忌」者,禁火之日也。范书本传李贤注:「龙,星,木之位也,春见东方。心为大火,惧火之盛,故为之禁火。俗传云子推以此日被焚而禁火。」
〔四〕 据类聚卷五0改补。书钞卷七二仅有「人多不堪」四字。御览卷二五六同类聚卷五0所引。
〔五〕 据类聚卷五0补。御览卷二五六亦然。
四五九 周举字宣光,梁商表为从事中郎。商疾甚,帝问遗言,对曰:「臣从事中郎周举,清慎高亮,不可不任。」拜谏议大夫。(姚。汪。铃木)──书钞卷五六 ○ 初学记卷一二 御览卷二二三
四六0 〔周举字宣光〕〔一〕,顺帝时,诏遣八使循行风俗,皆选素有威名者。乃拜举侍中,〔与侍中〕杜乔〔二〕、守光禄大夫周翃〔三〕、前青州刺史冯羡、尚书栾巴、侍御史张纲、兖州刺史郭遵、太尉长史刘班并守光禄大夫〔四〕,分行天下。〔其刺史、二千石有赃罪显明者,驿马上之;墨绶以下,便辄收举;其有清忠惠利,为百姓所安,宜表异者,皆以状上〕〔五〕。于是八使同拜,天下号曰「八俊」。于是奏核贪猥,表荐清公,朝廷称之。(汪)──书钞卷四0 ○ 御览卷七七八
〔一〕 据御览卷七七八补。
〔二〕 据汪辑补。
〔三〕 御览卷七七八「翃」作「栩」。袁纪、范书亦然。作「翃」恐误。
〔四〕 「太尉」原误作「太守」,据御览卷七七八迳改。
〔五〕 据御览卷七七八补。
黄琼传孙琬
四六一 黄琼字世英,迁尚书令。明习故事,号为富赡。──职官分纪卷八
四六二 黄琬字子琰,江夏人。少失父母而辨惠。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蚀,京师不见,梁太后诏问所蚀多少,琬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蚀之馀,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后深奇爱之。时司空盛元疾〔一〕,琼遣琬候问。会江夏上蛮贼事到府,元发书,视毕,微戏琬曰:「江夏大郡,而蛮多士少。」琬举手对曰:「蛮夷猾夏,责在司空。」(汪)──御览卷三八四
〔一〕 袁纪、范书「元」均作「允」。汪文台以为「应作允」,是。
四六三 黄琬字子琰,方毅廉直,为侍中、尚书。(姚。汪)──书钞卷六0 ○ 初学记卷一一
荀淑传子爽 孙悦
四六四 淑对策,讥刺梁氏,故出也〔一〕。(姚。汪)──范书本传注
〔一〕 淑出补朗陵侯相。疑「故出也」三字系李贤之语。
四六五 淑有高才,王畅、李膺皆以为师。为朗陵侯相,号称「神君」。(姚。汪)──魏志荀彧传注
四六六 荀爽字慈明,幼而好学。〔太尉杜乔见而称曰:「可为人师。」爽遂〕耽思经书〔一〕,庆吊不行,徵命不应。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汪)──御览卷四九五 ○ 又卷六一一
〔一〕 据御览卷六一一补。
四六七 荀爽字慈明,为光禄勳,视事三日〔一〕,策拜司空。(汪)──书钞卷五三 ○ 御览卷二二九
〔一〕 御览卷二二九作「三月」,非。
四六八 荀悦字仲豫,迁黄门侍郎。献帝颇好文学,悦与从弟彧、孔融并侍讲禁中。(汪)──御览卷二二一
四六九 荀悦十二,能读春秋,贫无书,每至市间阅篇牍,一见多能诵记。(汪)──御览卷六一四
陈寔传
四七0 陈寔字仲躬〔一〕,举灼然〔二〕,为司徒属〔三〕,迁太丘长。(姚。汪)──书钞卷六八
〔一〕 袁纪、范书均作「仲弓」,俞本亦然。此同陈寔碑。
〔二〕 姚之駰曰:「灼然应是当时选举名目。」沉钦韩曰:「谓行义灼然。晋书温峤传:『举秀才、灼然。』」
〔三〕 范书本传曰:「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旬月,以期丧去官。复再迁除太丘长。」未闻曾为司徒属。此引「司徒」或系「司空」之误。
四七一 陈群父子,并著高名,世号「三君」〔一〕。每宰府辟召,常同时旌命,羔雁成群〔二〕,当世者靡不荣之。(姚。汪)──类聚卷九一
〔一〕 指陈寔,寔子纪,纪子群。
〔二〕 李贤曰:「古者诸侯朝天子,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稚。成群言众多也。」
李固传子燮
四七二 李固字子坚,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职官分纪卷八
四七三 李固少有俊才,雅志好学。为三公子〔一〕,常躬步行,驱驴负书从师。(汪)──御览卷三九四 ○ 又卷六一一
〔一〕 父李郃曾任司徒,故称三公子。
四七四 李固字子坚,拜议郎,为洛阳令〔一〕。大将军梁商请为从事中郎〔二〕。(汪)──御览卷二三八
〔一〕 范书本传作「出为广汉雒令」,御览引误。
〔二〕 「商」误作「冀」,迳正。
四七五 阳嘉二年,诏公卿举敦朴之士,卫尉贾建举固。(姚。汪)──范书本传注
四七六 老子曰:「其进锐,其退速也。」〔一〕(汪)──范书本传注
〔一〕 见李固阳嘉二年京师地震对策。李贤曰:「案:孟子有此文。谢承书亦云孟子。」范书同续书。
四七七 李固上书曰:「陛下之有尚书,犹天之有北斗。北斗天之喉舌,尚书陛下之喉舌也。」(汪)──书钞卷五九 ○ 御览卷二一二 类聚卷四八 书钞卷三三
四七八 方毅廉直,宜拜尚书。──书钞卷三三
四七九 李固迁将作大匠,常推贤进士。(姚 汪)──书钞卷五四 ○ 通典职官九 御览卷二三六
四八0 李固为大司农。〔时〕上信阉宦〔一〕,天下牧守多其宗亲旧故,及受货赂,有诏特拜,不由选试,乱生弥甚。固乃上表,具陈盗贼所以兴,由官非其人也。(姚。汪)──御览卷二三二 ○ 书钞卷五四
〔一〕 据书钞卷五四补。
四八一 顺帝时,所除官多不次,李固奏免百馀人。此等既怨,共作飞章,诬固曰:「大行在殡,路人掩涕,固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盘旋偃仰,曾无惨怛之心。」(姚。汪)──御览卷七一九 ○ 书钞卷一三五
四八二 冲帝以太尉李固参录尚书事。帝崩,梁太后诏固议所徵王侯,至乃发丧。对曰:「帝虽少,犹天下之父,今日崩,人臣感痛,岂有臣子反掩之乎?」太后从之。──书钞卷五九
四八三 李固被诛,梁冀乃露固尸于四衢,令有敢临者,加其罪。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左提章钺,右秉铁鑕,诣阙上书,乞收固尸,不许。因往临哭,陈辞于其前,遂守丧不去。夏门亭长呵之,亮曰:「含阴阳气以生,戴乾履坤,义之所重,岂知生命,何为以死相惧?」太后闻而不诛,乃听得襚敛归葬之。(汪)──御览卷四二0
四八四 基,偃师长〔一〕。(汪)──范书李固传注
〔一〕 基,李固长子。固被诛,基与弟兹皆死于汉中。范书载基死于偃城狱中,必涉基偃师长而误。
四八五 李燮字德公。初李固既策罢,知不免祸,乃遣三子归乡里。时燮年十三。有顷难作,下郡收固三子,二兄受害。燮姊文姬乃告父门生王成曰〔一〕:「今委君以六尺之孤,李氏存灭,其在君矣。」成乃将燮入徐州界中,变名姓,为酒家佣,而成卖卜于市,阴相往来〔二〕。梁冀既诛,而灾眚屡见。明年史官上言,宜有赦令,又当存录大臣冤死者子孙。于是求固后,燮乃以本末告酒家,酒家具车重厚遣之〔三〕。后王成卒,燮以礼葬之〔四〕,感伤旧恩,每四节为设上宾之位而祠焉。(汪)──御览卷四二0
〔一〕 袁纪作「固之僕隶也」。而范书、华阳国志均与续书同。沉钦韩曰:「案传云燮从受学,则非僕隶也。」沉说是。
〔二〕 谢承书李燮传作「燮远遁身于北海剧,託命滕咨家以得免」,与诸书大异。
〔三〕 范书本传下有「皆不受」三字。
〔四〕 袁纪作「会赦得免,而成病卒」,下始言归乡里,与此异。范书同续书。
四八六 李燮拜京兆〔尹〕〔一〕,诏发西园钱,〔燮〕(君)上封事〔二〕,遂(上)〔止〕不发〔三〕。吏民爱敬,乃谣曰:「我府君,道教举,恩如春,威如虎,刚不吐,弱不茹,爱如母,训如父。」(姚。汪。俊)──类聚卷一九 ○ 御览卷四六五
〔一〕 据御览卷四六五补。
〔二〕 据御览卷四六五改。
〔三〕 同右。
杜乔传
四八七 〔杜乔字叔荣〕〔一〕。累祖吏二千石。乔少好学,治韩诗、京氏易、欧阳尚书,以孝称。虽二千石子,常步担求师。(姚。汪)──范书本传注 ○ 御览卷六一一
〔一〕 据御览卷六一一补。
四八八 乔诸生耿伯尝与鲔同止。冀讽吏执鲔为乔门生〔一〕。(姚。汪)──范书本传注
〔一〕 时值桓帝建和元年,刘鲔讹言清河王当统天下,事发被诛。梁冀欲害杜乔,故诬陷之。
四八九 梁冀讽有司核杜乔,遂执繫之,死狱中。与李固俱暴尸于城北,故人莫敢视者。乔故掾陈留杨匡闻之号哭,星行到洛,託为夏门亭吏,守卫尸丧,驱护蝇虫。都官从事执之以闻,太后义而不罪。使于是带铁鑕上书诣阙〔一〕,乞杜李二公骸骨,太后许之。成礼殡殓,送乔丧还家,葬送行服,隐匿。(汪)──御览四二0
〔一〕 疑「使」系「匡」之讹。
吴佑传
四九0 吴佑字季英〔一〕,陈留人。父恢,南海太守。佑年十二,随恢到官。欲以杀青简写尚书章句〔二〕,佑谏曰:「今君踰江湘,越五岭,僻在海滨,风俗虽陋,然多珍玩,上为朝廷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章若成,载必兼两。昔马援以薏苡兴谤,王阳以衣囊邀名〔三〕,嫌疑之戒,愿留意焉。」恢抚其首曰:「吴氏世不乏季子者。」〔四〕(汪)──御览卷四五二 ○ 范书本传注。
〔一〕 「佑」原作「右」,与袁、范诸书同。然李贤曰:「续汉书作『佑』。」今据以正,下同。
〔二〕 李贤曰:「杀青者,以火灸简令汗,取其青易书,复不蠹,谓之杀青,亦谓汗简。义见刘向别录也。」
〔三〕 参见张璠纪桓帝纪注。
〔四〕 同右。
四九一 吴佑年二十〔一〕,丧父,居无担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泽中〔二〕,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之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佑辞谢而已,守志如初也。〔年四十馀,乃为郡吏,举孝廉〕〔三〕。(姚。汪)──御览卷四八四 0 书钞卷七九 范书本传注 御览卷七二
〔一〕 书钞卷七九作「年三十」,误。
〔二〕 参见袁山松书吴右传注。
〔三〕 据书钞卷七九、范书本传注补。
四九二 吴佑迁胶东侯相,政尚清静,以身率下,褒贤劝善为务。──职官分纪卷三二
四九三 赋钱五百,为父市单衣〔一〕。──范书本传注
〔一〕 时佑任胶东侯相,啬夫孙性私赋民钱五百,市衣以进父。范书不载所赋钱数,李贤引续书以注。
延笃传
四九四 李文德素善延笃,谓公卿曰:「延笃有王佐之才。」欲令引进之。笃闻,为书止文德曰:「吾常昧爽栉梳,坐于客堂,朝则诵虞夏之书,历公旦之典礼,览仲尼〔之〕春秋〔一〕。当此之时,不知天之为盖,地之为舆〔二〕,慎勿迷其本,弃其生也。」(姚。汪)──类聚卷七0 ○ 御览卷七一四 白帖卷一四
〔一〕 据御览卷七一四补。李贤引班固东都赋曰:「今论者但知诵虞夏之书,咏殷周之诗,讲羲文之易,论孔氏之春秋。」
〔二〕 李贤引宋玉大言赋曰:「方地为舆,员天为盖。」
史弼传
四九五 敞为京兆尹〔一〕,化有能名,尤善条教,见称于三辅。(姚。汪)──范书本传注
〔一〕 敞,史弼之父。
四九六 史弼迁河东太守,断绝书属。中常侍侯览遣诸生齎书请之,并求假盐税。弼大怒,乃付安邑狱,拷杀之。览遂诈作飞章下司隶,诬弼诽谤,槛车徵。前孝廉魏劭毁变形服,诈为家童,赡护于弼。弼遂受诬事,当弃市。劭与同郡人卖郡邸,行赂于览,得减死罪一等,论输左校。时人或讥曰:「平原行货免君〔一〕,无乃甚乎?」陶丘洪曰:「文王羑里,闳、散怀金〔二〕。史弼遭患,义夫献宝,亦何疑焉!」议者乃息。(汪)──御览卷四二0
〔一〕 弼前曾出任平原相,诏书下令举党人,弼独无所上。平原人感怀其德,故卖郡邸以赎弼。
〔二〕 周文王曾被殷纣王囚于羑里,其臣闳夭、散宜生以黄金千镒求有莘氏美女、骊戎文马、有熊九驷献与纣王,使文王得以赦归。事见史记。
卢植传
四九七 植字子干,少事马融,与郑玄同门相友。植刚毅有大节,尝喟然有济世之志,不苟合取容,不应州郡命召。建宁中,徵博士,出补九江太守,以病去官。作尚书章句、礼记解诂。稍迁侍中、尚书。张角起,以植为北中郎将征角,失利抵罪。顷之,复以为尚书。张让劫少帝奔小平津,植手剑责数让等,让等皆放兵,垂泣谢罪,遂自杀。董卓议欲废帝,众莫敢对,植独正言,语在卓传。植以老病去位,隐居上谷军都山。初平三年,卒。(姚。汪)──魏志庐毓传注 ○ 水经注卷一四湿馀水注 御览卷二四一
四九八 太祖北征柳城,过涿郡,令告太守曰:「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乃国之桢干也。昔武王入殷,封商容之闾;郑丧子产,而仲尼陨涕〔一〕。孤到此州,嘉其馀风。春秋之义,贤者之后,有异于人〔二〕。敬遣丞掾修坟墓,并致薄醊,以彰厥德。」植有四子,毓最小。(姚。汪)──魏志卢毓传注
〔一〕 史记殷本纪曰:「商容贤者,百姓爱之,纣废之。」又昭公二十一年左传曰:「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二〕 昭公二十年公羊传曰:「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贤者子孙,故君子为之讳也。」
四九九 卢植能饮一石不醉。(姚。汪)──类聚卷七二
赵岐传
五00 赵岐字台卿。献帝以为太僕,持节安慰天下。(姚。汪)──类聚卷四九 ○ 御览卷二三0 书钞卷五四
皇甫规传
五0一 皇甫规以西羌之叛,为中郎将,讨纳叛羌。(姚。汪)──书钞卷六三
五0二 皇甫规字威明,安定人。拜度辽将军,上书荐中郎将张奂自代。及党事起,天下名贤多见染逮。规虽为名将,素誉不高,自以西州豪杰,耻不得豫,乃先自上言:「臣前荐故大司农张奂,是附党。」朝廷知而不问也。(汪)──御览卷六三0
五0三 皇甫规,安定人。〔乡人〕有以货买雁门太守〔一〕,还家,书刺谒规,规卧不迎。既入,而问曰:「卿前在郡,食雁美乎?」有顷,白王符在门,规素闻符名,乃遽起,衣不及带〔二〕,屐履出迎,援符手而还,与同坐极忻。时人为之语曰:「徒见二千石,不如一缝掖〔三〕。」言书生道义之为贵。(汪)──御览卷四七四 ○ 又卷四九五 书钞卷三四
〔一〕 据御览卷四九五补。
〔二〕 书钞卷三四作「衣不及席」,非。
〔三〕 郑玄曰:「逢,犹大也。大掖之衣,大袂单衣也。」范书王符传亦作「缝掖」,而礼记儒行「缝」作「逢」,古字通,亦可作「丰」。
张奂传
五0四 张奂字然明,永寿元年迁安定属国都尉,郡界以宁。羌豪帅〔离湳〕感奂德〔一〕,上马二十四,先零(遣)酋长又遗金渠八枚〔二〕。奂